- 省网舆情 视听晋城 视觉晋城 晋城历史 民俗风情 凤城人物 本土文化
- 晋城要闻 领导资料 今日网事 魅力城市 美丽乡村 美食特产 旅游指南
- 监督声音 民生热点 县区播报 小康晋城 转型晋城 法治晋城 廉洁晋城

——记阳城县东冶镇枪杆村第一书记郭学亮
帮扶干部在干,贫困群众在看。面对结对帮扶村贫困的“病因”,阳城县东冶镇枪杆村第一书记郭学亮开出了“输血同造血结合,扶贫同扶志并重”的药方。通过红色旅游引领、传统产业强基,开启了脱贫致富的“枪杆模式”。
2018年1月,郭学亮刚到村里时,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村民除了种地,就是坐在墙根儿晒太阳、聊天,“等靠要”“懒散慢”思想非常严重。郭学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枪杆村是当地著名的红色革命圣地,如今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绝不能让村民掉队。为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村里的面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运营举步维艰的现实,郭学亮与两委班子成员经过深入调研、反复沟通,确定了以红色旅游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休闲生态乡村旅游。枪杆村有邓小平枪杆会议旧址,与蟒河景区毗邻,村内林木茂密、河流密布,自然环境秀美。以建设“秀美枪杆、太行江南”红色生态农旅开发项目为抓手,村里建成了110亩采摘园、中药材种植园;对900米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打造了观景平台、亲水平台、人行栈道等河道景观供游人观赏游玩;在林荫蔽日的山岭之间修建了4000米林间休闲步道。此外,还修建了集住宿、培训、餐饮为一体的山与青年旅社,在村中心和望蟒洞口修建了两处停车场,满足了游客餐饮、住宿和停车需求。为了充分挖掘枪杆村的红色资源,体现乡村旅游特色,郭学亮邀请专家对枪杆会议纪念馆和枪杆会议广场进行精心设计和完善,更加真实全面地展现了邓小平当年在枪杆村召开枪杆会议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改造后的广场也更显古朴庄重,红色革命旅游氛围更加浓厚。
如何让村民增加收入,真正实现富裕,是郭学亮最大的心愿。为此,他在帮扶过程中因户施策,鼓励村里的8户人家建成了标准化农家乐,还邀请专门机构对经营人员进行培训,以优质的饭菜和服务质量吸引游客。如今,依靠红色资源优势和优质的生态环境,枪杆村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这也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发展农村经济,传统种植、养殖是基础。为引导村民小型种植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郭学亮大力倡导“品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打造统一技术标准,延长种植养殖产业链条。考虑到枪杆村山大沟深、植被茂盛,村民有养蜂的传统,2018年,郭学亮与驻村工作队邀请了养蜂专家,在村里举办了三期养蜂培训班,动员村民及贫困户购进土蜂85箱,现已发展到230多箱,每箱蜂年收入达1000余元。
扶贫必扶智,致富先智心。在郭学亮的带动下,枪杆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郭学亮认为,要想脱贫致富奔小康,还是要让老百姓从思想上有主动改变贫穷落后的意识。
为激发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8年国庆节期间,利用枪杆村在外人员回家探亲的机会,郭学亮在村里组织举办了“全家福”摄影活动,记录乡亲们生产生活中的精彩瞬间。通过举办摄影展,乡亲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发现了镜头里最美的农村和最美的自己,更愿意主动改变贫穷落后,争取过上美好的生活。为了提振村民脱贫致富的精气神,在郭学亮的建议下,村委的高音喇叭每天播放革命歌曲、国家政策方针、农业技术、致富信息、文体娱乐等。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为了让全村的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村里装上了太阳能路灯,点亮了村庄也点亮了人心,枪杆村的村民幸福感倍增。郭学亮还在村里大力倡导德孝文化和乡贤文化,通过开展村规民约宣讲、道德讲堂、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村风村貌和老百姓的精神面貌有了整体提升,善行义举在村里蔚然成风。
83岁的老人吴珍,自2018年枪杆会议广场建成以来,一直坚持义务清扫。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两年村里脱贫了,村容村貌齐整了,大家的心气也高了,趁着自个儿身体还行,为集体做点贡献。”
随着脱贫攻坚日益深入,郭学亮和驻村工作队员们将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拔除贫困群众思想上的穷根,带领枪杆村群众一起奔小康。(张艳芳)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