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网舆情 视听晋城 视觉晋城 晋城历史 民俗风情 凤城人物 本土文化
- 晋城要闻 领导资料 今日网事 魅力城市 美丽乡村 美食特产 旅游指南
- 监督声音 民生热点 县区播报 小康晋城 转型晋城 法治晋城 廉洁晋城

仲夏时节,走进高平市建宁乡冯庄村,一幅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画卷呈现在眼前:屋顶上一排排湛蓝的太阳能发电板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平整的柏油路贯通全村,房舍整齐、卫生整洁,文化墙充溢着新风正气,活动广场上老人散步聊天、孩童嬉戏打闹,一派幸福祥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可大啦!”“谁来了看到都说好……”村民们由衷地感叹。
生活之变 环境提升,美了乡村
昔日的冯庄村地下无资源、发展无产业,以传统种植为主,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谋生,小山村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第一次来到村里,道路狭窄坑洼、杂草丛生,水网电路设施陈旧,心里真不是个滋味,感觉整个村没有个精气神。”村第一书记孟忠民说。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孟忠民带着驻村工作队队员走家串户,和乡亲拉家常、说掏心窝子的话。3个月的走访调查,拉近了与群众间的距离,群众反映的问题也拉出了清单。“老孟上门征求意见,开始都以为他们是做做样子,也没当回事。没想到,他问得认真、细心,村里多年的问题都被他‘挖’了出来。”村民们说。
找到了“病根”,就要对症“下药”。驻村工作队和乡村两级干部把脱贫攻坚的第一步放在了村容村貌的改变上。为此,他们多方筹措资金,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整治。截至目前,道路硬化提升610米,完成了村内破损街巷修复铺油,彻底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争取90余万元资金引张峰水库水,新建300立方米蓄水池1座,村民喝上了健康水;新增两台400千瓦变压器,改造高低压骨干线路500米,用电安全有了保障;大力实施清洁能源进村入户工程,改善了村居生活环境;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公共厕所、文化墙、小游园、文化活动广场等工程一一竣工,全村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
“这里原先是几院破房,现在改造成了小广场,大家没事就来晒晒太阳唠唠家常,晚上还能跳广场舞,真不错。”“咱们多年的后进村,现在还评上晋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先进村’了!”围坐在广场的村民,说着这些年村里的变化,脸上流露出一种幸福的喜悦。
发展之变 产业兴旺,富了乡村
瞄准乡村振兴目标,脱贫工作才有深度。驻村工作队队员和“两委”班子成员一次次外出考察、集体研判,找准了方向。
2016年,村里投资29.2万元建设安装了40千瓦村集体光伏电站1座,三年时间村集体增收4.86万元;42户农户每户安装5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于2016年8月底全部并网发电,目前运转正常,其中8户贫困户均已受益。“真没想到,只要有太阳,就能通过卖电增加收入,而且一点都不用操心……”看着“晒着太阳”就能增加收入的光伏发电,贫困户刘长俊心里乐开了花。
与此同时,村里投资近70万元,成立了青草坡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苹果130亩,并与村集体及8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实现村集体年增收2800元,贫困户年增收4200元,进入盛果期后,还可进行更大利益分红。进了高平市军丰种养专业合作社,实施10栋木耳大棚种植项目,并于2019年成功投产,解决40余名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村集体增收5376元、贫困户增收8064元。
“自从村里有了产业,我就一直在这里打工,不仅可以照顾到家庭,而且可以增加收入,真正是什么都不耽误。”正在采收木耳的贫困户张丽娜感慨地说。
观念之变 乡风和谐,活了乡村
“村容村貌一改善,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在转变,文明生活习惯也在慢慢养成。”村委主任李广文高兴地说,“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生活环境方面,往年间村里污水横流、垃圾乱扔、蚊蝇乱飞,你看现在,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群众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近年来,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带领下,在驻村工作队大力帮助和支持下,村民精神风貌得到极大改善,汇聚起互帮互助摘穷帽、齐心协力奔小康的正能量。
今年上半年,冯庄村圆满完成了“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星级文明户’牌子虽小,却是家庭文明程度的体现。”建宁乡党委副书记原芳芳说。刚开始,一些群众认为不过是评个虚名。当评选结果上墙公布,门口挂着亮闪闪的“星级文明户”光荣牌,星级低的村民脸上就挂不住了,思想也有了极大转变。同时,村里积极参与建宁乡组织的“最美儿媳”“最美夕阳红”“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以点带面,村风、家风等正能量得以弘扬。
夕阳西下,正在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下棋的徐伯笑呵呵地说:“这几年,打牌赌博、搞封建迷信的少了,读书看报、跳广场舞的多了;婆媳不和的少了,孝敬老人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相互帮扶的多了。村民文明了,村里也和谐了。”(司月清)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