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网舆情 视听晋城 视觉晋城 晋城历史 民俗风情 凤城人物 本土文化
- 晋城要闻 领导资料 今日网事 魅力城市 美丽乡村 美食特产 旅游指南
- 监督声音 民生热点 县区播报 小康晋城 转型晋城 法治晋城 廉洁晋城

——记阳城县蟒河镇下桑林村第一书记白兵伟
“爸爸,已经立秋了,您记得多穿衣服,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我在家呆的时间比较长,本以为可以好好陪陪您,可没想到一个月也见不了您几面,您总是那么忙,那么累,那么行色匆匆……记得上次见面的时候,您还答应我一起去河边写生呢,至今,您还没有兑现。7月份的高考一直期望您能陪着我,就仅有的两天时间也没见您能来,您知道我心里是多么失落,不过还好,没给您丢脸,我终于没有辜负您的期望,被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录取,以后我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估计会更少,但女儿不怨您,我只想跟您说,在外忙碌,一定要多注意身体……”这是阳城县蟒河镇下桑林村第一书记白兵伟女儿写给他的信。
俗话说,驻村第一书记就是飘扬在田间地头的党旗,是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主心骨。白兵伟就是全国数万名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带着党和政府的殷切嘱托,用自己的真情和热血铸就不忘初心的使命和担当。
蟒河镇下桑林村位于阳城县南部山区26公里处,全村共有贫困户42户107人,是2014年山西省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这里山大沟深,信息闭塞,多少年来,村民一直在贫困线边缘徘徊。2018年,阳泰集团西冯街煤业白兵伟主动请缨到下桑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从此,开始了他的驻村生涯。两年多以来,白兵伟带领下桑林村党员干部以产业为抓手助力精准脱贫,不断创新扶贫方式,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村集体收入实现了从“零”到15万元的突破。在他的不懈努力和正确带领下,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年人均收入从原来的不足3000元提高到9000余元。
沉下心来住进百姓心里
“扶贫第一书记既光荣又具挑战性,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工作,和村民一起攻坚克难把下桑林建设好。”作为刚接触农村工作的白宾伟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从处处碰壁到村民能接纳他支持他的工作。用白兵伟的话说“走进村民的内心比谈对象都难”。
情到浓处自然深,白兵伟的真情付出得到了村民的认可。驻村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驻村工作队白天入户奔波,夜间整理问题台账,协调各个部门逐个解难题,每天休息时间经常不到5个小时。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厚厚的驻村帮扶台账,台账一目了然,涉及时间、提问题人、接收人、解决情况等等。自驻村以来,共收集问题、建议100多条,并逐条进行针对性解决或解释。
2019年9月的一个傍晚,白兵伟迫不及待地跑到贫困户李燕萍家中,“张来住的工作问题解决了,已经把他从现在的看皮带岗位调回原工作采煤司机岗位了……”正在吃饭的张来住眼睛瞬时眯成了一条缝儿,妻子李燕平沾着面粉的脸上也乐开了花儿。这一工作调整,让这家贫困户每月可增收1000元,再加上阳泰集团西冯街煤业每年的奖金、分红,每年可收入7万元。驻村以来,白宾伟先后安排7户7人到西冯街煤业就业,户均增收5-8万。看着大家的日子好起来,白兵伟笑在脸上,甜在心间。
“有次夜间入户走访,当踏进一座瓦房的瞬间,看到周围房子的墙体是用石头泥浆砌成的,门框底下已经被腐蚀,一阵阵凉风从裂了缝的墙壁呼呼地吹面而来。进入屋子,眼前一片漆黑,这一家人麻木绝望的眼睛,死盯着房顶。这一刻,怜悯之心油然而生,震撼和心痛将我捆绑得无法呼吸。那一刻,我在内心深处暗暗地发誓,一定让他们有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湾。”白兵伟说。
次年的花开时节,白兵伟前后往贫困户郭小鸟家中跑了8趟,一边积极联系房屋加固的工人、跑城里打听材料的质量和价格,一边主动和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补助资金,在他的辛苦奔波下,房屋加固维修顺利完成,补助资金14000元已如实补助到位,在崭新的屋檐下,听到了贫困户郭小鸟一家的欢声笑语,他们看到白书记的到来,拉着他的手哽咽地说,“白书记,还是共产党好啊,让我们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他用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贴心事,不断温暖着群众、感化着群众、帮助着群众。
驻村两年多来,每次入户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老百姓总是不理解,造成了很多政策无法落实,导致各项发展严重滞后。2018年8月,蟒河镇全镇上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农林文旅康”产业先行先试发展,下桑林村计划流转108亩土地作为百亩山茱萸产业示范园,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引擎。这政策一出,很大一部分老百姓不支持不理解。
“当时一心想的就是,这么好的项目一定要让老百姓参与进来。那会儿没日没夜、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去讲解发展的优势条件,闭门羹就不知道吃了多少回。有的贫困户见了面就说,这事以后就不要提,省得我们不给你面子。面对这一状况,我立即召集支村两委召开紧急会议,重新改变思路,最后决定采取逐一击破的方法进行。那段时间,逐户做工作,经常忙到晚上十二点才能回到村委,最终是圆满的。”
这件事情的发生。让白兵伟开始深思,怎样解放老百姓思想、提高村民素质应该是当前的头等大事。他开始筹划一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先进思路。在他的积极协调和不懈努力下,村民大讲堂+爱心超市的联姻机制建起来。每月15日、30日在村委大院举行两次讲座,先后邀请中国好人栗红莲、晋城市金牌调解员杨金会、当地派出所民警、县委党校等多家单位和个人开办多样载体大讲堂12余次,在全村推行参加培训“计积分”和“积分兑换商品”的办法,参加培训的村民都记“积分”,主动提问的有“奖励积分”,能解答问题的还有“加分积分”,这样的爱心积分惠及200余人,兑换积分约7000分,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村民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日益增强,还营造了从善、向上的村情民风。
谋发展绘就产业蓝图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他,心里始终牢记第一书记五项职责,一个不能少。他深知农村要发展,产业发展是根基,结合下桑林村的实际情况,白兵伟经过深思熟虑,2018年6月向帮扶单位西冯街煤业提议在下桑林村修建山茱萸加工基地。因为这个项目,他不知道论证了多少次,跟单位跑了多少趟,推翻再重来、重来再推翻,并多次邀请单位各部门领导到村调研论证,最终,帮扶单位西冯街煤业决定投资170万元在下桑林村建设山茱萸加工基地。2018年10月30日投入运营,当年产生效益,并与23户贫困户签订长期利益联结机制协议,户均增收2000元-3000元,全村享受价格补贴约5万元、福利分红约3万元,彻底解决了山茱萸收购价格低、贫困户就业难增收少的问题。
2020年5月中旬,白兵伟得知县长6月1日要带货直播,28号之前就要确定带货产品。他二话没说直接找到县农委、政府办等有关部门,登门介绍本村的山茱萸土蜂蜜,一次次跑、一次次去做质检、做商标,用了不到一礼拜的时间就完成了检验、商标、运送、包装的前期准备工作,真可谓是下桑林速度!
6月1日直播当天就销售山茱萸花、土蜂蜜约2100斤,销售金额共计12.6万元。同时,白兵伟还积极倡导建立农户+电商扶贫+合作社的销售模式,带动全村农副产品线上线下同时销售,线下产生订购山茱萸土蜂蜜约300斤、山茱萸约40斤、大豆约600斤,直接带动5户贫困户增收约10000元,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约10000元,达到了变输血为造血的目的,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第一书记”的到来,拓宽了下桑林村的致富门路,让该贫困村在脱掉贫困帽子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越走越坚定。
守好初心继续前行
驻村扶贫没有牺牲是不可能的。两年多的时间,风里来,雨里去,“5+4、白+黑”。“这两年,我的全部重心都在村里,家里的妻子,孩子有过怨言,但是她们说在嘴上,疼我在心里,很感谢我的家人,现在孩子也上大学了,我更能安心的工作了”。
作为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白兵伟长期劳碌,腰肌劳损、血压突然升高,特别是今年以来,身体频频亮起红灯,每天不是中药就是西药,但是在别人面前他从来不说自己不容易。因为他的初心在这里。两年时间,下桑林村民们早已对白兵伟刮目相看,他已经从一个“本领恐慌”的扶贫新手锻炼成了一个业务精通的“行家里手”,提起白兵伟村民们一个个都竖起大拇指。
脱贫攻坚的号角已吹响,发起总攻的时间越来越近。接下来,将带领村两委班子,一路追梦,不负韶华,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脱贫攻坚的智慧和经验成为乡村振兴的巨大精神财富。
如今的下桑林村已旧貌换新颜,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村民生活越来越幸福,下桑林村也见证了他的成长与蜕变。(孙爱国 白冰)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