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网舆情 视听晋城 视觉晋城 晋城历史 民俗风情 凤城人物 本土文化
- 晋城要闻 领导资料 今日网事 魅力城市 美丽乡村 美食特产 旅游指南
- 监督声音 民生热点 县区播报 小康晋城 转型晋城 法治晋城 廉洁晋城

山西新闻网晋城频道讯 有一天,想着背起背包、带着相机,拉着恋人或家人,向着宁静优美的小城出发……那么来如画沁水是你不二的选择。
“中国北方明代第一古城堡”湘峪三都古城、沁河流域明清古堡建筑群的源头“金郭壁”“银窦庄”、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家族聚落“活化石”柳氏民居,集避暑、休闲度假、探险、考古于一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蓄水4亿方的水库——张峰水库,国家级森林公园——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北方最大的观光牧场——北方示范牧场等美景让你流连忘返。一个个康养小镇、各具特色的民宿满足你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青山脚下,一个环境优美的村落赫然出现在眼前,绿树掩映下,独具风格的民居小院零星点缀其间,古朴门扉,篱笆院落……这是沁水县土沃乡杏则村,凭借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精心打造的龙隐山居.现已成为众游子的 “打卡地”。
“我们杏则村有幸作为全县首批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村,依托良好的农业、文化和生态资源,引进了山西龙隐山居度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杏则徒步文旅小镇。项目总投资2亿元,以徒步休闲为切入点,建设龙隐山居、龙隐田园和徒步休闲步道三个板块,与村集体股份合作社运营的千亩连翘种植基地共同构成徒步文旅小镇的蓝图,让杏则成为‘微度假、慢生活’的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杏则村党委书记侯旭辉介绍说。
杏则村以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为契机,紧抓“四块地”改革这把推动农村发展的“金钥匙”,先行先试,创造性推进“四块地”改革,有效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村集体和农户收益。一是盘活承包地,变经营权为经营效益。72户农户以908.36亩承包地的经营权入股,每亩折合股金300元。前三年每年每亩保底收益300元,第四、五年“保底收益+固定收益”500元,第六年连翘进入盛花期后,产生经营效益,实行“保底收益+分红收益”“500+”元。同时,农户还可以参与种植管护、生产经营,实现双倍收益。二是盘活宅基地,变民房为民宿。由村集体低价回收上庄废旧宅基地,盘活旧房屋资源91间,改造开发9个民宿院落,委托龙隐公司经营,收益按股分红。同时,还进行了更深一步的创新,由龙隐公司将村集体二层楼房改建成青年客栈,村集体通过公司经营分红受益;将80套村民自建新房二层统一打造成客栈,自主经营,满足大型活动游客居住,实现群众增收。三是盘活林地资源,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由龙隐公司实施徒步休闲旅游项目,在林中原有防火通道的基础上,建设24km徒步步道、8公里黄金岭禅修步道、6公里连翘观光步道,在丰富旅游体验的同时,畅通了森林安全防护通道。同时,村集体将260亩集体林地流转龙隐公司,用于建设龙隐山庄田园综合体项目,每亩600元的流转费200元支付村集体,400元作为集体股金入股公司,用于发展林下畜禽养殖和中药种植,为游客提供互动式的康养休闲,项目产生收益后,按股份分红。绿水青山的杏则村依托乡村旅游2019年人均纯收入16985元。
为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土沃乡坚持以“守住底线强基础,发展产业稳增收,先行先试抓改革,融合发展奔小康”为思路,因村制宜、因户施策,扶贫产业从无到有,四年共发展扶贫产业70个,累计带动685户1872人,户均增收3000元。依托“百里画廊”旅游路,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建成了“龙隐山居文旅小镇”、“沃泉小镇”、南阳红色康养区、西文兴文化旅游区四个标杆,探索出融合发展的“土沃模式”,率先蹚出贫困山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
位于沁水县城西北部,沁水、浮山、翼城三县交界处的樊村河乡被称作沁水县的后花园,它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却因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全乡所辖6个行政村全部都是省级贫困村,占到了沁水县28个省级贫困村的五分之一。
近年来,该乡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任务,落实沁水县委、县政府“两增收两提升一兜底”基本要求,抓好产业带动,搭建就业平台,推动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提升,精准落实兜底保障各项政策,不断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集中精力打造集观光、采摘、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田园观光区,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以旅促农”具有樊村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走在樊村河乡樊村打造的健康步道,满眼的景致令人心旷神怡。樊村河先后完成河道整治、管线下地、公厕改造、美化亮化等工程,陆续建起文化广场、乡村记忆园、健康步道,进而打造形成集田园观光、餐饮采摘、农事体验、滨水游乐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态。与此同时,通过举办“摄影展”“酷走”“采风”等各类活动,利用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宣传造势,使得“山环水绕悠然自得”的樊村河赚足人气,成为周边市民热衷的城市“后花园”。该乡党委书记介绍说,截至目前,全乡仍接待游客6000余人次,产生经济效益70多万元。村子富了,村民的腰包鼓了,日子好了。
近年来,沁水县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禀赋、奇秀的自然风光、宜人的生态气候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创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建设为引领,统筹建立高品质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以太行洪谷森林康养基地为核心集土沃乡、中村镇、张村乡为一体的森林康养西部片区,重点打造以国有大尖山林区为核心集龙港镇、樊村河乡、郑庄镇、苏庄乡为一体的森林康养中部片区。下一步将着力打造2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和10个森林康养人家,发展森林康养新业态,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走出森林康养新路径。
目前,太行洪谷已成功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名单,土沃乡常康农庄和中村镇中村村被评选为“中国森林康养人家”。杏则森林康养基地和鹿台山森林康养基地被列入“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名单,青龙山庄森林康养人家和下沃泉森林康养人家被列入“省级森林康养人家”名单。
今日的沁水县以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脱贫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初步形成了“一带一廊”示范、全县乡村跟进的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蹚出了一条助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子。(孙爱国 白冰)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