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网舆情 视听晋城 视觉晋城 晋城历史 民俗风情 凤城人物 本土文化
- 晋城要闻 领导资料 今日网事 魅力城市 美丽乡村 美食特产 旅游指南
- 监督声音 民生热点 县区播报 小康晋城 转型晋城 法治晋城 廉洁晋城

山西新闻网晋城频道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晋城市城区按照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结合部门工作职责,全力整合各类帮扶力量,出台了城区“511“工作方案,5名区级领导、10个区直单位、100名基层干部与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点对点”“面对面”帮扶,通过细化帮扶举措,明确帮扶要求,建立帮扶台帐,确保帮扶效果。全面筑牢返贫防线,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
“每次来都买那么多东西,鸡蛋、奶、水果,下次来不许买了啊,来家里坐坐我就很高兴”焦小田老人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拉着田所长的手动情地说道。近日,南村镇郎庄村贫困户家焦小田家中来了一位“亲戚”,这位“亲戚”就是晋城市城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副所长田建光。
焦小田家中只有他和儿子,70多岁的焦大爷靠着种植农作物维持生活,儿子焦鹏鹏作为家中接班人本应走入社会工作,照顾家中。可是,由于身体原因焦鹏鹏学校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久而久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性格也变的沉默了。
田建光回忆到,“还记得初次来到焦大爷家,家里破烂不堪,孩子精神面貌也不是很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单位领导多次深入家中和焦大爷谈心,并为他制定精准帮扶方案”。现在焦大爷家窗明几净,生活热气腾腾。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咱们的帮扶单位,现在家里的难处得到了解决,生活有了希望”。说起帮扶单位,最让焦大爷感动的是,帮扶单位把他的儿子教育好了,现在孩子对这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很开心,自然收入也就有了保障。
帮扶中,针对焦鹏鹏的情况,帮扶单位城区残联的田建光发动身边的朋友一起为焦鹏鹏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最终和一家保安公司达成用工协议。在经过面试后焦鹏鹏放弃了,田建光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几次到家里询问,最后才得知上岗需要自己买一套工作服和押金,大概700元左右。田建光抓紧时间和单位协议,最后大家自掏腰包给焦鹏鹏解决了工作的第一步。“现在的工作我很满意,工资收入也不错,我想我能坚持下来把这份工作做好,谢谢帮助过我的人”现在的焦鹏鹏对工作认真,对生活热爱。
在对焦大爷家的帮扶中,区残联作为帮扶单位俯下身子倾听他们的所需、所想,有针对性的提出扶贫方案。鼓励他们转变思想、抓住机遇、勤劳实干。现在焦大爷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焦大爷在村里务农、孩子有稳定的工作,经济问题解决了,日子不再灰暗,处处是生机。
在城区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融入真情实感,洒下辛苦汗水,真正做到把扶贫对象当亲人看待,区直各帮扶单位坚持扶贫先扶志(智),治穷先治愚的思路推进精准扶贫。他们利用走访慰问的时机,主动与帮扶对象聊聊天、拉拉家常、谈谈心,及时全面的宣讲党中央、国务院的扶贫政策,确保每一位贫困群众了解党的扶贫精神。
郎庄村贫困户郎补生,一人一户生活面貌极其消沉,家中一片乱象,城区住建局和郎补生结对帮扶后,首先从思想上转变郎补生,让破罐子破摔和等、靠、要的想法彻底消除。
“第一次来郎补生家中,家里东西摆放杂乱,可以说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简单的交流后,我们从家里卫生着手,整整打扫清理了一天,用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感染他、启发他。”城区住建局贺海君说。
“他们还帮我维修了厨房,推荐我在村里做宣传员。他们有时间就来看我,心里不孤单了。”帮扶单位不仅仅解决了郎补生的经济问题,更可贵的是帮扶单位犹如亲人一般,给了多年孤独一人的郎补生亲情的温暖。
帮扶单位在帮扶中用真心和贫困户交流,引导贫困户正确面对扶贫困难和不足,帮助他们树立了脱贫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在观念上治愚,在思想上脱贫,在行动上驱贫,赢得了帮扶人的称赞。
“阿姨,最近身体可好,助听器戴的还习惯不?”在南村镇伏头村董换针家中,城区卫体局工作人员在双节到来之际,特意上门慰问董换针老人,询问最近的生活情况,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谢谢你们啊,最近身体不舒服,吃过饭后胃难受,其它没啥。”董换针有两个女儿,都已成家。平日她一个人生活。根据老人说的情况,区卫体局工作人员现场联系了卫生院并给老人预约好了就诊时间。入户慰问堪比走亲戚,工作人员和老人聊着家常有说有笑,面临中秋国庆两节的到来,帮扶人员临走还给老人放下500元钱,此情此景老人激动的心情难于言表,满含泪花的面容是对党的政策和帮扶单位无微不至关怀的最好诠释。
据了解,南村镇作为晋城市城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截至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06人,已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南村镇实施了八大工程、二十四项专项行动,积极开展“一户一团队”综合包联、“一企带一户”精准扶贫行动,50家企业自愿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公益捐助等服务,使贫困户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和提升。“一户一团队”综合包联,使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贫困户收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晋城市城区将举全区之力和贫困户一起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绘就幸福的底色,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孙爱国 白冰)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