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 >> 地市频道 >> 晋城频道 >> 小康晋城

扶贫路上夫妻接力 共谱脱贫赞歌

——记阳城县龙泉村第一书记于琨

时间: 2020年10月12日10:35 来源:山西新闻网晋城频道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山西新闻网晋城频道讯 他叫于琨,今年32岁,是晋城市科技局派驻阳城县董封乡龙泉村的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他的爱人叫朱可心,32岁,同在晋城市科技局工作,是龙泉村前任第一书记。他们结婚6年9个月,可与龙泉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结缘已有5年。这5年,他们接力,矢志龙泉村脱贫。

 

龙泉村位于阳城县董封乡获泽河南岸,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村,2018年脱贫摘帽,现有贫困户31户63人。2017年12月,在妻子朱可心第一书记任满后,于琨从妻子手中接过“扶贫接力棒”,再次走进龙泉村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从2015年8月至今,夫妻二人在龙泉村抓党建、兴产业,用好用足各项脱贫措施,尽心尽力为民服务,誓将龙泉村脱贫进行到底。

 

妻子与龙泉村结缘

 

 

2015年8月,作为市派阳城县17名第一书记中唯一的一名女性,于琨的妻子朱可心赴龙泉村任职。朱可心从小在县城长大,参加工作后也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她带着新鲜和好奇下去的。

 

龙泉村属土石山区,面积2.2平方公里,地上、地下无优势资源,区位也偏远,是一个传统小村落,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村。朱可心初入村时,支村两委涣散,村集体没有收入,基础设施也破旧不堪。面对现实,她虽心里发虚,但并没有退缩。积极主动与乡党委沟通,配齐了两委班子;狠抓党建,修缮党员活动室,加强支部阵地建设;建起30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当年就收入1万多元,实现村集体收入破零;改善民生,修建了过水桥、蓄水池,解决了村民雨天出行难和吃水难;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修缮了老年活动中心,购置了音响、体育器材;扶智百姓,建立了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点,既解决两委办公自动化问题,又为村民在村看世界提供了新的途径;发展致富产业,带领村民种植138亩优质核桃;健全村脱贫攻坚档案资料,2017年阳城县脱贫攻坚现场会在龙泉村召开;实施各项脱贫措施,贫困户相继脱贫;2017年后半年推动了原龙泉村与原窊村的合并工作,完成了并村后的第一次支部、村委换届。

 

第一书记的任期本是2年,朱可心服从组织安排,又延长半年,她的任期达到了2年半。任期内,作为丈夫的于琨,利用闲暇,陪妻子下乡进村,走访填表,陪她看龙泉村的日落月升,也分享她下乡的眼泪与笑脸。妻子的在工作中的种种举动感染着于琨,这也为于琨在妻子任职满期后接力扶贫埋下了根。

 

接力妻子踏上扶贫路

 

 

“2017年11月,市派第一书记轮换工作启动,当时我就想报名继续完成脱贫工作。在12月16日交接完工作后,我便接替爱人,赴龙泉村任职”于琨。

 

交接时,妻子对于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龙泉村尚未整村脱贫,你要加油干!”

 

在于琨初入村时,妻子就带着他走遍了角角落落,访遍了家家户户,并把于琨介绍给每位村民。

 

当于琨独自一人开展工作,入户走访贫困户时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你是朱书记爱人吧。不想让朱书记走啊。

 

“听了这话,我心里想既欣慰也有决心:她未完成的目标要在我这里实现,而且我要比她干得好,早日让龙泉村脱贫”于琨在心里暗自给自己加油鼓劲。

 

妻子的辛劳付出和建立的良好群众基础,为于琨的继任提供了极大便利。接下妻子的扶贫接力棒,于琨继续带领村民种植核桃、有机谷子、中药材,目前这些已小有规模;发展养蜂,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万元收入,为每个村民分红400元;实施了贫困村提升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和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新修了蓄水池、杂粮加工厂、会车道,为43户村民安装了电暖气,扩宽了出村路,以改善民生、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用好用足精准脱贫措施,确保贫困户能脱贫,脱贫户不返贫;主动为群众跑腿办事、化解矛盾,积极推进村各项工作开展,先后为贫困户申领、争取各种理赔100多万元。

 

6年前,村民自发自愿与某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但协议到期后尚有1年流转费未付清。家访知到村民诉求后,于琨主动同某合作社联系。

 

“这个合作社辩称不是不给钱,是丢失了村民的账户信息,需要把各家各户账户信息统一收起来才能打钱。不是要账户信息么?40多户我挨家挨户上门收集信息。”最终经不懈努力,于琨为村民讨回3万多元流转费。对于这笔钱,很多村民都以为要不回来了。“看着他们拿到钱后激动的心情,我心里更高兴!”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春节后,于琨在家办公。每天通过电话、微信和两委主干沟通联系,协同村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2月24日,于琨回到村里。当天,就召开支村两委会,研究疫情防控、春耕备耕、脱贫攻坚、村公益岗位招标等工作。

 

由于疫情,针对部分贫困户不能外出打工。于琨想办法争取和增加公益岗位数量,让他们在家门口打工,让贫困户切实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身在病房心系龙泉

 

 

经过不懈努力,龙泉村在2018年底顺利脱贫。脱贫了,于琨本该和爱人分享这份喜悦,但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2018年三季度起,龙泉村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关键期,白天于琨与队员入户走访,迎接检查,经常饱一顿饥一顿;夜晚整理档案,鲜有按时休息;不论白天黑夜,还要随时化解并村后的各种矛盾。持续奔波劳累和不规律的饮食作息,12月28日于琨在回市局办事途中,因腹痛难忍被120紧急送往市人民医院,被诊断为急性重度胰腺炎,直接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当时我是昏死过去的,我感觉自己的意识在模糊,好像在无尽的深渊中沉沦。模模糊糊中是妻子在拉着我的手带着哭腔一直喊着我的名字...”于琨。

 

重症监护室内,于琨醒了,但口不能言,除了眼珠哪都不能动,喝口水都是奢望,也无法与外界联系。

 

“醒了我在想:我会怎样,会死吗?死了谁会记得我?我想起了《祖国不会忘记》。我觉得,这1年来的工作我很充实,也真心为龙泉村付出,如果我真不在了,至少龙泉村不会忘记我吧。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无眠无休6天6夜后,我转入了普通病房。主治医生事后告诉我,此病致死率极高,幸好你是在市里发病,幸好你及时就诊,幸好你还年轻,这才捡回了一条命。”于琨眼含泪花讲述着在那段生死经历。

 

于琨的人躺在医院,心却始终牵挂龙泉村。在普通病房,通过手机,他协调完成了年底相关工作。住院期间,家人、亲友、领导、同事和主治医生都劝于琨放下工作,静心养病,不要再下乡了。可于琨放不下啊。

 

于琨住院了,得到消息的龙泉村不少党员、代表、贫困户从80公里之外赶来看望于琨,病房里,大家相顾无言,默默流泪。

 

“我哽咽着告诉他们:我没事,死不了,好了我就回去了! 从来只有帮扶责任人看贫困户,哪有贫困户看第一书记?有些百姓城里都很少去,能跑来市里,真不容易。我觉得值了”,他心里想的就是身体赶紧好起来,回村里和大家一起为过上幸福的日子忙碌。

 

重返战场再赴龙泉

 

 

艰难困苦阻挡不了进村的脚步,重疴沉疾阻挡不了于琨回村的决心。2019年4月1号,暴瘦30斤的他正式回到了龙泉村,回到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工作岗位,回到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第一线。

 

“我没有失约,没有辜负256名村民在党员活动室,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回来。看着一张张熟悉又有点陌生的面庞,我不禁泪流满面……”

 

从2015年8月至今,于琨和她的妻子先后在龙泉村奋战了5年,他们私家车的公里数从1.6万变成9.1万。龙泉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已深深刻进夫妻二人的脑海;乡里乡亲、家长里短已牢牢植入他们的心田,龙泉村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于琨:历尽风雨不改我志,走过生死不易我心。我和妻子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不是凭一时热血。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是点点滴滴干过来了。有好多人和我说:“琨,你老了,苍老了。”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女人怕人说她老,男人何尝不是呢?家国天下,责任担当,春华秋实,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们的5年青春奉献给了龙泉村,投入到了脱贫攻坚一线,我们不悔。因为只有将个人青春融入到党和祖国的事业中,与祖国同行,才能磨砺出彩,才能奋斗升华!

 

“他们夫妻俩,太了不起了,是她们让我们的龙泉村越来越好,她们在我们这些长辈心里,是村里的领导更是我们的亲人。”这是对于琨、朱可心夫妻二人最好的赞美。(孙爱国 白冰)

(责编:张文卫、郗涛)
分享到: 评论:

推荐阅读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新闻
商务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