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网舆情 视听晋城 视觉晋城 晋城历史 民俗风情 凤城人物 本土文化
- 晋城要闻 领导资料 今日网事 魅力城市 美丽乡村 美食特产 旅游指南
- 监督声音 民生热点 县区播报 小康晋城 转型晋城 法治晋城 廉洁晋城

山西新闻网晋城频道讯 脱贫攻坚,产业为根。近年来,阳城县按照省、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安排和部署,结合全县农业农村实际,按照“村有脱贫产业、户有增收门路”的指导思路,把特色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依托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多种方式,精准对接贫困户,带动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在作答“脱真贫、真脱贫”答卷上底气十足。
阳城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抚育了众多优良物种。这里的杂粮、蚕桑、中药材、土蜂、辣椒奏响了一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和谐新曲。
火红的辣椒 红火的好日子
“扶贫工队可是帮了俺家大忙了,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家的土地都得荒着。”67岁的冯粉艳大娘就是脱贫攻坚的受益者,也是阳城县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走进阳城县北留镇崇上村,醒目的标识牌“辣椒育苗基地”映入眼帘。据了解,近年来北留镇,大力引进市场主体,发展了红辣椒种植,红彤彤的辣椒给村民们带来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贫困户冯粉艳大娘说“他老伴常年瘫痪在床,家里的土地也无人耕种,恰好扶贫工队帮俺家的土地流转给了坤佑合作社,一亩地600元,流转了四亩土地就是2400元,平时在地里还可以务工,这样下来一年就能有一万元左右的收入......”
崇上村位于北留镇东南4.5公里处。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1985亩,辖崇上、焦沟、陈庄3个自然。共有8个村民小组608户、175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2户、607人,2016年底贫困村帽,2017年底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以来,崇上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地势平缓、土壤肥沃、耕地充裕的优越条件,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依托晋城国辰公司和坤佑合作社,流转110户700余亩土地(其中贫困户34户100亩),大力发展红辣椒扶贫产业,建成产业扶贫基地。
目前为止,红辣椒亩产2500-3000斤,亩均收入3000多元,去除成本亩均纯收入1000多元。此外,红辣椒产业基地还带动了包括30余名贫困劳动力在内的70余人就近就业,通过提供栽苗、锄草、打药、施肥、浇、采摘等劳务服务,平均每人年可收7000-8000元,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杂粮带来好前景
金秋十月,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享有“中国绿色生态小米之乡”的山西省阳城县小米喜获丰收,在阳城县贫困户种植杂粮(薯类),能享受补贴。汇总2016年至2019年阳城县共补贴杂粮面积20818.42亩,薯类面积403.2亩,惠及贫困户11573户次。共补贴资金5031955元,其中杂粮补贴资金4994100元,薯类补贴资金37855元。
经过这几年的杂粮产业扶贫,从数字上看,贫困户的杂粮、薯类面积有所增加,从节本增效上看,贫困户谷子每亩可节本增效1300元,从而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蚕桑产业走出脱贫路
2018年,阳城县牢固树立“以蚕为本振兴乡村”的发展理念,将种桑养蚕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加快推进现代蚕业建设,全县蚕桑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据了解,如今通过蚕桑优惠政策的带动和引导,该县7个乡镇75个村的4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蚕桑生产,产业扶贫资金近30万元,带动贫困户养蚕1439张,产茧5.4万公斤,收入311万元,户均收入6300多元。蚕桑生产为当地增强了产业“造血”功能,激活广大群众脱贫增收的动力。
土蜂养殖让生活甜蜜蜜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阳城县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大力推广“原生态新式蜂箱土蜂养殖”扶贫项目。到目前,全县已有1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土蜂,年可实现增收130多万元,土蜂养殖正成为带动阳城县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新亮点。
2016年,阳城县通过外出考察调研,引进了“原生态新式蜂箱土蜂养殖”技术,在全县贫困户中进行推广。为了有效调动广大贫困户参与养蜂的积极性,县政府出台了土蜂养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养蜂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培训。同时,对贫困户给予每个蜂箱补助200元的资金扶持。此外,该县还积极建立健全蜂业组织,成立了蜂业协会,建立了16个蜂业合作社,积极为蜂农提供养蜂技术培训、日常管理、产品收购等一条龙服务。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参与土蜂养殖。到目前,该县参与土蜂养殖的贫困户已达175户,养殖土蜂达1306箱,土蜂养殖年可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达130多万元。
中药材种出脱贫良方
在5大特色产业中,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大力发展,拓宽了农民的致富增收门路。截至目前,共补贴资金19.017万。涉5个乡镇14个村,73贫困户160口人受益。
近年来,阳城县紧紧围绕“就业增收、富民强县”总目标,立足做优农业、做出特色,把“种农田”变为“卖风光”,“美丽乡村”变身“美丽经济”。立足中药材种植特色和资源优势,把中药材种植列入中国农业公园的重点产业之一,作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门路来抓,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狠抓基地建设和品种品质提升,全县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像杂粮、蚕桑、中药材、土蜂、辣椒,阳城县各产业扶贫的精彩故事正在不断上演。一串串“幸福数据”,正是阳城县产业扶贫惠及群众最有力的佐证。
产业扶贫挑起脱贫攻坚“大梁”, 阳城县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认真解决扶贫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抓好产业扶贫政策措施落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全面推动产业扶贫全覆盖,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真正让产业扶贫政策、措施和效益体现到贫困群众增收上。
阳城县的产业扶贫之路,成功把贫困村和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为工作标准,心贴心、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解决群众诉求,确保扶贫产业开花结果,将一个个贫困户、贫困村走向新生。(孙爱国 白冰)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