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 >> 地市频道 >> 晋城频道 >> 小康晋城

【展扶贫成效】浙水村:打好文旅多样牌 让村民生“财”有道 

时间: 2021年01月22日15:13 来源:山西新闻网晋城频道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山西新闻网晋城频道讯 近年来,浙水村紧跟乡村振兴的步伐,依托村里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进行了村庄改造和转型,全力打好文旅多样牌,在助推村里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成功地打开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浙水村浙水驿站的直播室里,73岁的王侯玲奶奶再次进入直播间,兴致勃勃地推销自己手工做的萝卜干。如今在浙水村,有两件新奇事,一是王侯玲直播变身“网红奶奶”,二是平常村民眼里不值钱的萝卜干如今成了线上线下的畅销货。

 

浙水村村民 王侯玲:以前我们自己腌上萝卜自己吃,自从开了旅游区,我们做多少销多少,人人尝了都说好。

 

 

土疙瘩变成摇钱树,小山村变身明星村。近年来,浙水村抓住乡村振兴的有利契机,借力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以生态观光、休闲体验、养生度假等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为发展路径,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重塑山村风貌,大力发展农林文旅康融合产业,不仅使昔日小山村释放出了新活力,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村,村里很多人的身份也由原来的山民、村民,变成了现在的生态旅游从业者。

 

浙水村村民 王侯玲:自从开了旅游区,粮食都能卖掉,有党参、葵花、黄芪,还有各种各样的豆,对老百姓都好。

 

浙水村农家餐馆店主 段志立:自从开了这个旅游业以后,每天人流量也多,给家庭带来不少的经济收入,以前老百姓挣不上钱,每年都得出去外边打工,现在不用了,到家门口就能做生意挣钱,每天来游玩的人也多,一天平均下来毛收入600块钱左右,到了节假日高峰期,毛收入2000块钱左右。

 

 

在产业振兴乡村上取得了良好收益的浙水村,继续接力文旅产业发展,依托阳马古道等古建筑,挖掘发展乡村文化,打造土味十足的乡村旅游舞台,让农村居民真正实现村美民富,生“财”有道。

 

浙水村党支部书记 靳慧永:现在咱们村的农林文旅康旅游基本上初具规模,游客的吃住行已经基本实现,村民也已经靠向文旅发展这条产业链,下一步,我们就是要重点继承、弘扬和发展浙水古村落文化,解决游客单一乡村游感受,让文化振兴成为浙水旅游的另一张王牌,让老百姓靠实靠牢乡村振兴的产业链,实现生“财”有道,钱袋子越来越鼓。(孙爱国)

(责编:张文卫、郗涛)
分享到: 评论:

推荐阅读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新闻
商务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