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 >> 地市频道 >> 晋城频道 >> 小康晋城

“文明+产业”为乡村振兴插上“金翅膀”

——沁水县龙港镇青龙村发展纪实

时间: 2021年05月13日15:28 来源:山西新闻网晋城频道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山西新闻网晋城频道讯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作为缺资源、少资金的山区村庄,面对基础薄弱的现实,沁水县检察院党组、青龙村“支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团结一心、凝聚力量、深入群众、真抓实干,坚持以文明乡村创建为主体,蔬菜大棚和乡村旅游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工作布局,推动青龙村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实施“一体两翼”工作规划,目前青龙村有蔬菜大棚400余栋,建设了集生态、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近郊生态园区。村贫困户于2018年底实现全部脱贫。村民年人均收入每年以约10%的速度增加,从2014年的8794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13556元。

 

龙港镇青龙村位于沁水县城西7公里,311省道穿村而过,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200户534人,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1029亩,林地9550亩。辖区没有具备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土地以山地为主,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种植程度低。群众外出打工少,生活主要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农作物产量较低、收入来源单一、增收难度大,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2014年全村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278人。

 

 

(青龙村发展规划图)

 

乡风文明是载体 干事创业氛围浓

 

为提升宜居功能,青龙村按照精细规划、精致建设的要求,把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合理规划,有序建设,实施了旧村改造、健身广场、村庄绿化、卫生清洁、安全饮水等一系列工程,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使得青龙村面貌焕然一新,也促进了村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积极宣传、组织学习《晋城市市民文明手册》等资料,不断强化村民的参与意识、环保意识、健康意识、形象意识,先后开展星级文明户、“善行义举榜”等评选活动。不断扩大村民文艺宣传队的规模,以快板、小品、三句半、舞蹈的形式进行宣传,不定期举办文体活动,使村民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通过广泛开展“扫黑除恶”等普法活动,始终把教育全村干部群众遵纪守法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民主管理,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坚决遵守“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对村民的法制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制定有效措施,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确保了全村无恶性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的发生。

 

近年来,青龙村文明乡村创建活动效果显著,涌现出一批“善行义举榜”好人和星级文明户。2016年起青龙村连续三年被评为晋城市文明村;2020年7月,青龙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20年11月,青龙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产业发展惠民生 百姓插上“金翅膀”

 

为了改变青龙村经济落后的局面,村两委干部经过实地考察调研,民主会议通过,最后决定结合青龙村日照、温度、水源、交通等方面优势发展蔬菜大棚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有了,但该怎样发展,资金和技术从哪来,如果亏了本怎么办?“刚开始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大家心里都没想过要放弃,因为这是造福全村的事业,所以我们不能还没开始就被困难击败。”青龙村党支部书记邵双龙说。经过长时间谋划,决定采用村集体修建蔬菜大棚,群众以成本价的10%到20%购买并种植大棚的方式。通过全村动员,党员干部带头投入资金、土地,群众们也加入其中,逐渐聚集了资金和资源进行发展,从一栋两栋到几十栋几百栋,蔬菜大棚建设逐步实施。

 

蔬菜大棚建设计划实施以来,青龙村坚持长期聘请运城、山东等地的蔬菜种植技术员,驻村指导村蔬菜大棚基础建设、蔬菜种植的技术和管理、新品种的引进、蔬菜在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如何预防等蔬菜大棚建设种植管理维护中的一系列问题。全村100余户大棚种植户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几年来,逐渐涌现出一批具有蔬菜大棚种植技术的专业人才,李国锁、裴末善等多个种植户成为村里的蔬菜种植技术员,成为村民科学种植大棚蔬菜的身边帮手。同时也不定期组织参加各类蔬菜培训班学习和外出考察,通过学习掌握新技术,改进新品种,进一步提高产量、提升效益。

 

蔬菜丰收了,销售成了问题,通过多年的摸索,村“两委”牵头成立了青龙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新品种引进、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进一步保障村民种植有收获,收获以后有销售渠道,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目前,仅大棚一项,就可为种植户带来每年亩均近两万元的收入。

 

蔬菜大棚渐成规模,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干部群众的眼界更加开阔,村两委逐渐产生了利用青龙村距县城较近且有山有水的优势来发展休闲旅游的想法。先后组织党员、两委干部、村民代表赴西安市马嵬驿村和白鹿原村、洛阳市倒盏民俗文化村等十余地考察景区建设、民俗文化,为生态园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样本支持。经村集体研究同意后,先后在市县聘请景区规划设计方面的专业人员对休闲园区进行科学规划,立足青龙村区位、生态、产业、人文等优势,制作规划图、时间表、路线图。项目引入社会资金,采用“集体+公司+贫困户”捆绑共赢模式,村集体以资金和闲置土地、房屋入股,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并运行项目,带动贫困户以务工和参与经营等方式加入项目。通过对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和利用,初步形成集生态、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森林公园、水上乐园和开心田园三园合一,为县城及周边居民营造了休闲空间。

 

 

 

脱贫巩固强基础 乡村振兴绘蓝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青龙村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投资300余万元实施村道路综合整治、污水综合治理、水网综合整治、环境综合整治四项工程,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在立足村情,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在青龙蔬菜种植已颇具规模,生态园区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协助配合青龙村两委新上农产品加工(青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西红柿加工)、乡村旅游开发(青龙山庄)两个项目,吸引项目投资共650余万元。投资300余万元实施青龙山庄乡村旅游开发项目,计划新建体育拓展、旅游客栈等项目,对原有水上娱乐项目进行升级改造。投资350余万元实施农产品(西红柿)加工项目,新建加工厂房、专业净化车间,购置全自动整改生产设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目前,各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今年可全部投入使用,预计可吸收劳动力50余人。

 

青龙村两委借助脱贫攻坚政策东风,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以创建文明乡村为抓手,团结带领青龙村广大群众干事创业。把蔬菜大棚建设作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种植,规模经营,形成了闻名县内外的蔬菜种植基地。同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致力于生态保护和修复,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孙爱国)

(责编:张文卫、郗涛)
分享到: 评论:

推荐阅读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新闻
商务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