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网舆情 视听晋城 视觉晋城 晋城历史 民俗风情 凤城人物 本土文化
- 晋城要闻 领导资料 今日网事 魅力城市 美丽乡村 美食特产 旅游指南
- 监督声音 民生热点 县区播报 小康晋城 转型晋城 法治晋城 廉洁晋城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上网越来越便利,手机已成为人们的新宠。如今,无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在公交车、高铁上,随处可以看见埋头玩手机的“低头族”。“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句用来调侃的段子,如今却成为我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高便捷引发高依赖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从最原始的通话、发短信,再到现在的手机支付、金融、买卖、社交……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一切搞定。
“我今年76岁了,自从孩子们教会我使用手机,感觉人生就像又开了一扇窗。”家住西巷社区的王老先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和内蒙的老朋友已失联多年,自从学会用微信,大家就相聚在群里了。“微信太神奇了,能把万里之遥的人拉在一起说话,今生可能见不到面的人,见面了!”王老先生说,手机给他的老年生活带来无穷乐趣。
“想购物,打开手机客户端,各类商品琳琅满目,轻松就可以完成货比三家。”市民刘女士高兴地介绍智能手机的便捷之处,“想出门旅行,打开百度地图,出门的路线以及各个景点的评分都呈现在眼前。看到美丽风景,用手机拍下来,经过图像编辑软件美化,一张意境十足的照片就生成了。”当记者问到刘女士是否能做到一天不用手机,她想了想说:“感觉做不到。现在出门拿上手机就行了,不带现金,没有手机想象不到这一天该咋过。”
“今天我发了条朋友圈,收到36个赞和16条回复。”“90后”菲菲说,平常工作很忙,没时间和朋友相聚。空隙时间就刷刷朋友圈,看看好友动态,互相点个赞留个言,增加亲密感。“微信、微博、抖音,我都会不定期地更新不同的内容,有时得到朋友们的点赞和回复,心里感到特别满足。”
科技发展到今天,智能手机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离不开手机了。
生活工作高度融合
过去大家总是这样说,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和生活是分开的。有了智能手机的存在,你觉得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还能清晰划定吗?
在一家英语补习班家长休息室里,记者遇到了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女士。她正在一边等孩子放学,一边刷着手机并在小本子上记录着。“以前很少看手机,但是现在好像不看不行了。孩子学校的一切活动、通知都只通过微信群发。”当记者问张女士工作中用手机的情况时,她想说的似乎更多,现在手机应用确实让工作便捷了很多,单位可以对个人的位置信息、工作进度一览无余,同时个人学习任务、组织活动、打卡考勤都可以用手机随时完成,同时也受到了相应的监督。“最多时,一天我用手机上报了32次信息!”她的语言中明显流露出疲惫,“感觉手机像是一条无形的绳索,把我和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市区一家金融公司里,记者见到了郭先生。“我现在应该是标准的‘手机控’吧。”语速很快的他,说话间眼睛还不时瞟一眼手机屏幕。“我们工作竞争压力比较大,公司有事随时随地都可能会找你,时刻关心手机里的信息,也是我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当记者问到他是否24小时都被手机“支配”,他愣了一下说:“差不多可以这么说。工作形式就是这样的,也不允许我选择。”
健康隐患令人担忧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睡觉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以及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越来越多的人整天手机不离身,而因手机引起的健康问题也在不时地困扰着我们。
“我怀疑自己得了‘手机综合症’。”市民张先生说,离开手机一刻便坐立难安,感到莫名的焦虑、烦躁。每天吃饭、走路都会拿着手机翻看个不停,就连晚上睡觉也怕错过什么重要事情,这对他的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现在有点神经衰弱,可又真是离不开手机。”
“最近两年视力越来越差。”46岁的机关工作人员李先生说,本来他只是有些轻微近视,前几天又看不清楚,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他得了“手机老花眼”。“现在可不敢每天捧着手机了,医生告诉我,这个病不仅我这个年龄会得,年轻人也会得。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不仅视力会下降,还会导致干眼症。”
“前几天脖子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颈椎韧带豆状钙化。”25岁的小杨说。医生告诉小杨,长期低头看手机不仅会引起颈椎问题,还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调整自己,每天用几个固定时刻去浏览工作群信息,其他时间尽量克制自己不碰手机。”
手机很重要,但是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加重要。我们应该学会适时放下手机,回归自己健康美好的生活。
掌控时间 合理使用
任何事物总会有两面性,智能手机也不例外。如何科学合理使用手机?
近段时间,新京报发布了一篇白岩松的人物专访。在访谈中,白岩松对智能手机、对微信的态度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他说:“我觉得时间是有限的,一天就24个小时,我不想浪费时间在朋友圈里待着,朋友圈里有价值的东西没那么多。现在手机全是按你的爱好推送,天天捧着手机N个小时,只看自己喜欢的,进入不到陌生领域,怎么可能进步呢?当年轻人都开始不读书的时候,谁读书谁就会杀出一条血路。谁用手机的时间少一点,多给自己一点无聊的时光,伟大的创造就有可能诞生在谁那里。国外的作家已经说得很明白,‘手机拿走了人们的无聊,也顺便把与无聊有关的伟大一并拿走了’”。
其实,名人中抱持着同样的生活观念的人还有不少,比如“音乐诗人”李健、“芒果台柱子”汪涵。李健的生活很复古,他曾透露自己没有微信,用的一直是一部诺基亚的按键手机。汪涵也曾表示手机能够接听和拨打电话就够了,想过得简单一点。
手机不离身确实不是什么好事,消耗我们的精力也对健康有害,但要直接放弃使用手机,现在的高节奏生活也确实不允许。专家建议,任何事物都要看清他的本质,明白手机的本质就是接打电话的,所以人们应该有效地控制使用时间,掌控手机而不是让手机掌控着你。(李秀萍)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