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 >> 地市频道 >> 晋城频道 >> 美丽乡村

晋城“新麦客”:在金色的田野上追逐麦浪

时间: 2020年06月23日16:07 来源:晋城新闻网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张晋飞是阳城县白桑乡张庄村的农民,他的“农机”事业越来越大,近年来先后获得西北赛区农机手选拔大赛十强、西部七省农机手大赛第三、全国总决赛山西第一等荣誉,人称“山西机王”。今年,张晋飞和往年一样,利用河南收割季比晋城早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差,5月下旬带领合作社收割机团队一路南下,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机收小麦跨区作业征程。

 

龙口夺食,机收工作分外紧张。在这个时候,张晋飞经常是一整天干活,饿了就下车吃口饭,困了就靠在操作间休息一会儿,醒来接着干。最忙的一天,张晋飞和媳妇两个人都只休息3个小时。但即使劳累辛苦,张晋飞仍然很满足。他说,初中毕业后从维修学徒干起,从事农机行业已有20个年头,身边的这些“大铁家伙”已融入自己的血液,农机事业就是他的最爱。

 

进入6月,张庄村的乡亲们都在盼望外出河南收割小麦的张晋飞早日归来,因为村里的小麦已眼看到了收割期。乡亲们说,咱们这儿属于丘陵山区,山高、沟深、路窄、地小,土地基本都呈梯田状态分布,长的小麦距离地边沿只有十几厘米,甚至是几厘米。一些外地的机车比较大,机手就不敢进地,或者进去也收不到麦子,让你看着干着急。但对于晋飞这样的机手们,就很熟悉地里的情况,能够让边边角角的小麦颗粒归仓。

 

6月2日晚上11点多,从安徽阜阳到河南济源,在外忙碌收割了十多天的张晋飞终于回来了。第二天一大早就起床,和妻子一同发动机器赶往麦田。在他的操纵下,机车在山岭梯田中来去自如,无论是长在山沟峭壁上,还是犄角旮旯里的麦子,都被收割机一一收入囊中。到了中午1点多,尽管排队等候收麦子的乡亲们还有很多,张晋飞却不得不停下来稍事休息吃午饭。饭菜是妻子让家里捎过来的家常饭,滋味平常却胜在暖心暖胃。

 

张天儿是来自泽州县的新“麦客”,跨区作业他来到了河南省博爱县,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除了妻子赵蜡菊陪同,还有儿子张海生。海生刚开收割机才一个月,技术还不是很熟练,作业效率也难免不尽人意,好在小伙子能吃苦、有悟性,驾驶操作技术在不断改善进步。父子俩忙着在地里收割,赵蜡菊就充当着经纪人和后勤部长的角色,为了确保面积统计无误,赵蜡菊特意打开手机,使用今年刚安装的“智慧农机”监测端口来验算收割的田亩数,“APP里可以查看到收割机的实时作业地点、作业轨迹、作业面积,省了很多麻烦。”她说。

 

到了晚上,地里还有几十亩麦子没有收割完,只能挑灯夜战,好在河南当地是平原地形,麦田规则平坦,夜里开车收割难度也不算太大。直到凌晨近2点,这一片麦子才收割完毕,清理完机器后,儿子要在机车里过夜。原本当地经纪人给老两口安排了住宿,但夜已深,老两口决定不再去打扰,就在这麦田里铺床休息。休息间隙,为了放松劳累的身心,张天儿听起了家乡的上党梆子,不管是名角演的还是手机直播里票友唱的,他都听得津津有味,仿佛回到了那阔别几日温暖的家。

 

在泽州县巴公镇庄头村,笔者见到了红金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张红义和张亮父子俩。现在张红义已经不驾驶收割机了,完全交由儿子操作。29岁的张亮已经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衣钵,驾驶技术非常娴熟,还在全省汽车维修比武中获得了荣誉。张红义说:“儿子2010年从晋城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就开始从事汽车、铲车的维修,对拖拉机、收割机的驾驶和维修也不在话下,有一股子‘钻’劲,今年在村里收割了差不多400亩小麦”。张红义谈起儿子来满脸自豪。

 

晋城市大规模联合收割机“南征北战”跨省区机收小麦始于1997年,起初由农机部门统一组织,并给予诸多优惠政策。随着跨区作业市场的不断成熟,农机合作社、机手已与外出作业地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每到麦收季,机手们都会结伴组队南征河南,中战三晋,部分还北上内蒙古。跨区作业的机车规模不断扩大,作业领域不断拓展,作业环境不断改善,作业效益稳中有升,每车每年不足1个月可收入3万元以上。

 

为了更好为外出和外来机车作业提供便利,农机部门每年都提前为外出机车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持证免收交通费;协调气象部门为在晋城市参加作业机手免费定时推送气象信息;协调中石化在全市小麦主产区设立石油保供点,并给予价格优惠;在交通要道设立机收作业接待服务站,确保机车合理调度。近几年,每年在夏收时节,农机部门都会组织机关干部组成小麦机收志愿服务队,深入麦收一线慰问作业的机手和农民朋友们,为他们送去草帽、矿泉水、收割机驾驶安全知识手册、农机新技术资料等,希望在炎热的天气里带去一丝清凉,在繁忙的作业中叮嘱注意安全。(曹晖 李谦)

(责编:张文卫、郗涛)
分享到: 评论:

推荐阅读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新闻
商务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