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 >> 地市频道 >> 晋城频道 >> 美食特产

“泽州饧(xing)”——风靡宋代的泽州美食

时间: 2017年12月13日15:12 来源:泽州旅游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微信图片_20171213150931

 

  北宋时期,潞泽商人在地域上讲属河东道,能统统归属到晋商的范畴。那时的河东潞泽商人确实有其善买卖、好经营的特点,值得传扬。不论经商的路途多么遥远,无论生意利润多么微小,他们都能把一件小小的买卖做得很精细,很到位,很出色,甚至惊天动地。

 

微信图片_20171213150942

 

  上党唐宋时期盛产一种叫“饧”的食品,从用料、规模、利润上讲都不能算作大买卖,就是这类小生意让泽州商人经营出了特色,经营出了名声。他们将这种很有地方特色的食品,用心创意、打造、吆喝,走出太行山,踏过黄河水,千里迢迢竟然能够打进繁盛的北宋都城东京汴梁食品市场。京城里,在数不胜数的诸多地方特产中居然占据一席之地,脱颖而出,在天子脚下直接服务皇宫大臣,让那都城里熙熙攘攘的宦官百姓、老少爷们品尝“饧”的美感,喜不胜收,更是让北宋的大作家孟元老笔墨难禁,在其所著的《东京梦华录》里将“泽州饧”写入名特产行列,留传后人。

 

微信图片_20171213150949

 

  饧,用米和麦芽之类谷物熬成的糖稀。据考,古代的“饧”传承演变至今,它的存在形式大概就是今天人们喜闻乐见的“麻糖”。“不足一尺细身长,空心酥皮芝麻糖;数九寒天脆香甜,盛夏暑热它睡眠。”“饧”由于它的成分是天然的植物糖,故冬日天寒不会软化变稀,常见路边老叟叫卖;只见卖者转盘,买者飞针击打转盘数字,飞针击中几何,买者便得到几根麻糖。炎炎夏日人们是很难见到麻糖其身影的。“饧”食用的历史久远,最早有文字记载出现在我国唐朝,因其美味,妇孺喜食,曾被唐代大家白居易书诗表赞,他在《清明日送韦侍御贬虔州》就说到了“饧”这种食品,文中这样写道:“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

 

微信图片_20171213150954

 

  北宋的都城汴梁,有一条著名繁华的食品街,叫“马行街”,这在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见到其繁华盛况。正是在这条“十余里”繁盛的“夜市”上,寒风袭袭,食客们都不肯散去,“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去闹处,通晓不绝”。如此的“民以食为天”场景,如此的来自上党泽州的“饧”牵动了大家孟元老手中的笔墨。冬日,孟老先生屋子里的炉火暖和不暖和?屋外的雪花是否还在飘落?这一切都无所顾忌。但可以肯定的是老先生在《东京梦华录》里将京师夜市买卖商人书写得倒是“热火朝天”,且看其中“马行街铺席”一段描述:

 

微信图片_20171213151000

 

  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袄庙斜街,州北瓦子,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外余诸班直军营相对,至门约十里余。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北食则蠜楼前李四家,段家熝物,石蓬巴子。南食则寺桥金家,九曲子周家,最为曲指。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去闹处,通晓不绝。寻常四悄远近去处,夜市亦有燋酸豇,猪胰胡饼,和菜饼,雚兜野狐肉,果木翘羹,灌肠、香糖果子之类。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楪子,姜豉、抹脏、红丝、水晶块、煎肝脏、蛤蜊、螃蟹、胡桃、泽州饧、奇豆、鸭梨、石榴、查子、揾饽、糍糕、团子、盐豉汤之类。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

 

微信图片_20171213151007

 

  冬夜里的汴梁城,让孟老先生这么大笔一挥,“马行街”夜市上的名吃食品就达三十种之多,这些名食特产中就有使人垂涎的“泽州饧”。


  无巧不成书。与宋朝孟元老同时代的一位叫王明清者,在他的一部叫《玉照新志》中我们同样能“闻”到“泽州饧”的芳香。书中不仅写了“泽州饧”让当朝的宰相章子厚如何地喜爱、如何地赞不绝口,更重要的是帮我们很清楚地记下了“泽州饧”盛产畅销的确切年代,还有另一种上党特产“油衣”的记载。这位王先生如此叙述道:“绍圣(1094-1098)中有王毅者,文贞之孙,以滑稽得名,除知泽州,不满其意,往别时宰章子厚。子厚曰:泽州油衣甚佳,良久又曰:出饧极妙。毅曰:启相公,待到后当终日坐地,披着油衣食饧也,子厚亦为之启齿,毅之子伦也。”此处的泽州“油衣”就是日后的“雨衣”?看来不会有错。我们在唐朝人韩鄂撰写的《四时纂要》中找到了“油衣”用料及制作情况:“制油衣,取好紧薄绢,捣练如法后制造。以生丝线夹缝缝,上油,每度干后,以皂角水净洗,又再上,如此水试不漏,即止。油衣常软,兼明白,且薄而光投。”可以想见,蒙蒙雨雪之夜,古人“披着雨衣食泽州饧”,“油衣”御寒,“泽州饧”饱肚。那才是让今人羡慕的一番“妙”境呢。

 

微信图片_20171213151013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也好,王明清的《玉照新志》也罢,一千年前,两位大家行云走笔,字里行间再现了京师汴梁城灯火辉煌的夜市里五花八门的丰富食品,其名、其色、其香、其美足以让你垂涎三尺、口水欲滴,恨不能跨越时空坠落到大宋王朝的汴梁城“马行街”,身披上党制作的“油衣”,逛逛夜市,吃它几口家乡的“泽州饧”,美哉!美哉!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新闻
商务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