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闻网 >> 地市频道 >> 晋城频道 >> 美食特产

大阳馔面,一生爱你千百回

时间: 2019年07月31日10:38 来源:山西新闻网晋城频道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馔面,相传源于汉代宫廷,自阳阿侯落户此地(今大阳古镇)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钟鸣鼎食之家的餐桌美味,如今成为了在大阳家喻户晓的婚庆美味。如果说谁不知道馔面,那他一定不是大阳人;如果哪家娶媳妇不吃馔面,一定会被视为不够体面。

大阳人很少吃酒席,以馔面为婚宴的必备,被尊为上品。一碗特产自大阳的馔面,才是大阳人最正宗的待客之道。如今,馔面已经成为了大阳人办喜事的代名词。“走,吃馔面去!”洋溢着亲朋好友满满的祝福与期待!

长寿几乎是世界各民族的追求。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强大的帝王,也不能免俗地求仙、服用灵丹妙药,以求长生。古人说,年过七十古来稀,所以长寿便是老人的福气。古人有富贵寿考的说法,可见古人对长寿的看重。

在长寿者的饮食秘诀中,总结了11条要点,即数量少一点、质量好一点、蔬菜多一点、菜要淡一点、品种杂一点、饭菜香一点、食物热一点、饭要稀一点、吃得慢一点,早餐好一点、晚餐早一点。

11条要诀,条条精到。作为一碗名副其实的长寿面,馔面便占了其中8—9条。馔面作为宫廷御食,自然品质一流。一碗馔面,混合了红橙黄绿等几种颜色,选用的是民间上等的蔬菜,不同的营养调和在一起。馔面味道可口,食盐却放得并不多,精美的菜蔬全靠海带和佐料提味,有葱姜蒜和胡椒等,美味又不失营养,还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馔面要过三次水才能盛入碗中,第一次要滚水煮熟,但不能煮过头,第二次要冷水过滤,当地叫“冷水丁一下”,冷水浸过的馔面一下就筋道了许多。第三次要浸入高汤,大葱、生姜、蒜头、辣椒、花椒……所有的香味和营养都聚集在了这一锅高汤之中,馔面在里面游一圈儿,捞出来倍儿香,吃起来也暖胃。馔面的独特配方也让它具有了去湿热、化食滞等作用。一碗馔面不过七成满,正合了食不过饱的老理儿。

李白在千古名篇《将进酒》中曾写道:“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其实好喝酒的李白是没有吃过馔面的,不然当他看到色香味形俱佳的宫廷馔面,也会忍不住吃上一口。

那馔面怎么吃?

这个主随客便,你可以坐着吃、站着吃,甚至可以蹲着吃,一碗馔面,吃的不只是色香味俱全,还吃出了营养,吃到了文化。能吃到馔面是一种福气,不只是因为它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宫廷,不只是因为它是只要在婚娶的时候才能享用的美味,也不只是因为它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碗馔面光泽如金玉,保佑婚姻美满,保佑生活幸福。

如今,馔面已经走进了大阳百姓的日常生活。

新人只爱你一次,众人爱你千百回!

馔面是一碗富贵人家吃的面。大阳作为山西、作为中国面食最出彩的地方之一,馔面以它上好的配方、上好的面条、上好的蔬菜、上好的颜色、上好的汤底、上好的营养和讲究的吃法,绝对稳坐大阳头把交椅。

一碗馔面,考验的不仅是厨师的功力,还要考验食客的耐心,所以只有那些做官的和经商的才吃得起。复杂的配方,精心的配比、贵重的食材等都彰显了大阳馔面富贵的特色。大阳人实在,款待客人总是既丰盛又实惠。所以你会看到,满桌的菜肴每一碗都是满满当当,都堆得像座小山包,只有馔面是个例外。

盛馔面的是小碗,而且不会让你吃饱,面离碗口还有一寸的距离,这就像传说慈禧太后一顿饭吃上百道菜一样,绝不会让你吃饱,才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大阳人至今还恪守着馔面不满碗的传统,不管是在什么年代。

大阳人好这个。即便是衣锦还乡的达官显贵和行走四方的富商大贾,都忘不了这一口。

馔面并不是圆的。作为大阳古镇的招牌美食,只有大阳有,只有在大阳古镇才能做出来,也只有在大阳古镇才能吃到,如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到了别的地方,馔面就不是馔面了。馔面只在大阳,就是大阳周边的行政村也没有这个习俗。所以,如果你想吃馔面了,就得回大阳来,因为它的配方、它的做法都不是轻易能模仿去的,所以,一碗馔面,就成了大阳人家的烙印。

 

(责编:韩国良、郝亚红)

推荐阅读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山西省政府法制办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新闻
商务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