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培育读书风尚 建设文化强国】“重读赵树理”系列讲座完美收官
【聚焦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培育读书风尚 建设文化强国】“重读赵树理”系列讲座完美收官
本报讯(记者李婷婷)4月25日至26日,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重读赵树理”系列讲座在山西省图书馆举行。活动特邀3位国内知名学者与作家,通过多场主题讲座,带领文学爱好者与读者重新走进赵树理的文学世界,深度解读赵树理的创作及其当代价值。
25日上午,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勇以《大众文艺的早期样式及当下启示》为题,阐述了大众文艺到新大众文艺的发展,从赵树理如何生产大众文艺,剖析其创作对当下文艺发展的3个启示,即坚守民间立场、侧重民间传统、追求浅易文风。赵勇表示,当下新媒体时代,人们更倾向于通过“说”“听”方式获取信息和娱乐,这与赵树理所处时代的大众文艺有相似之处。当下创作者应借鉴赵树理的经验,改变表达方式,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创作,适应时代需求,推动大众文艺不断繁荣发展。
25日下午,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副会长、太原师范学院教授傅书华以《乡土中国之子》为主题,通过对赵树理人生道路与创作道路、创作范型、价值站位,对山西创作的影响及赵树理与三晋文化等多个角度的解读,深入探讨赵树理创作对当下的现实意义。傅书华认为,赵树理的一生写了很多作品,包括大量的地方小戏,也包括秧歌调、鼓词等,他所看重的是老百姓是否真正接受和喜欢。赵树理的人民立场,赵树理所看重的传播形态、传播方式,在今天都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26日上午,山西省文联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葛水平以《赵树理对当代乡土文学的启迪》为方向,结合自身创作经验,阐释赵树理文学对新时代乡土写作的深远影响。从“山药蛋派”命名的缘由,到这一作家群体的写作特色;从农村生活的题材选择,到通俗化、大众化的表现形式,葛水平娓娓道来。她还结合赵树理的成长经历,总结出家庭与环境给其带来的三件宝:知道农民的艰难,懂得农民的生活;熟悉农村各方面的知识、习惯等;通晓农民的艺术。
两天来,每场讲座都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数百名读者积极参与。现场互动环节,观众踊跃提问,与嘉宾就“赵树理其人其文及其影响”、新大众文艺等多个话题展开热烈交流。现场观众纷纷表示,在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中,以赵树理为领军人物的“山药蛋派”,用朴实无华的笔触勾勒出鲜活的乡村生活。那些从泥土里长出的故事,那些在语言中沉淀的智慧,正是中国乡土社会发展的精神体现。三位学者、作家通过精彩的讲座,带领现场观众再一次重温了这位“人民作家”的人生道路与文学经典,感受他笔下直抵生活本质的大众化文学。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