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丹河现代农业产业园:

锻造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标杆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晋城频道>>晋城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山西省东南部的泽州县,这个拥有49万人口、17万农业从业者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正以一座规划面积达58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擎,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而作为晋城市“菜篮子”重点工程的丹河现代农业产业园,正通过全链整合与创新驱动,全力打造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标杆,为乡村振兴贡献独具特色的“泽州模式”。

坚实基础:沃土孕育,实力筑基

泽州县拥有78万亩耕地(永久基本农田66.65万亩),是国家级的商品粮基地、生猪调出大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5万亩以上,总产持续保持在4.5亿斤,生猪年出栏量达100万头。坚实的农业基础之上,是农民收入的稳步提升:202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350元,超出全省平均水平30%,城乡居民收入比优化至1.93:1,领先于省市平均水平。

链式思维:构建三产融合新矩阵

立足“畜禽、蔬菜、干鲜果、中药材、小杂粮”五大特优产业,泽州县以“链式思维”系统布局。政府精准发力,出台系列产业扶持政策,由国企扛起种业振兴大旗,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同时,大手笔推进丹河蔬菜长廊、南太行30万亩连翘基地、2万亩樱桃示范工程、30万亩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等牵引性项目,并引入社会资本补齐冷链物流(京东物流供应链基地、太行农副产品物流园)、品牌营销(高都电商产业园)等关键短板。

如今,一条集“种业研发-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农旅融合-冷链物流-电商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闭环已然成型。全县4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含8家省级)引领发展,培育出巴公大葱、泽州红山楂、泽州黄小米、义城红薯4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并拥有“泽州芹菜”和“泽州甘蓝”2项国家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

丹河实践:“一核四区四轮”擘画新图景

丹河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泽州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载体,其规划清晰体现了系统性思维:

一核引领:科技种业驱动核心区(高都镇1.1万亩):定位“种业中心、科技标杆、数据中枢”,采用“政府规划、国企主导(县乡村振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资本运营、农户受益(土地流转+劳务+入股分红)”的创新协同模式。已建成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1100亩高标准温室矩阵和5000平方米现代化种业资源中心,累计投资近2亿元,成为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四区协同 优势互补特色发展:

高都现代设施农业引领区: 以核心区为引擎,打造种业中心+设施蔬菜高新技术示范区,融合休闲采摘、精深加工,示范“科技+标准+产业”。创新实践“农光互补”(棚上发电,棚下种植),提升土地综合效益。

巴公畜禽养殖示范区: 以金硕园生猪全产业链为龙头,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以惠鑫铭蛋鸡标准化养殖为标杆,推动蛋鸡产业联合发展及“泽州鸡蛋”区域品牌创建。

北义城绿色种植集聚区: 依托“义城红薯”“泽州黄小米”等地标产品,打造3000亩蔬菜产业集聚区和万亩薯米标准化基地,建设省级“薯米果蔬”专业镇。

金村现代服务枢纽区: 发挥近郊交通优势,强化太行农副产品物流园、京东物流供应链基地和电商产业园功能,构建辐射全国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四轮驱动 夯实根基赋能未来:

基础设施提升: 建成11.5万亩高标准农田(含3.4万亩水浇地),实施10万亩粪肥还田,推进灌区水利建设,持续改善耕地质量。

种业创新:聚焦种子品质提升、特优种质资源(芹菜、甘蓝)培育及千亩资源圃建设,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

数字农业:搭建大数据中枢平台,实现温室智能调控、作物生长监测、水肥精准管理,以数字化赋能生产全流程。

产业培优:加速创新主体入驻,精准培育龙头企业(力推金硕园晋级国家级),深度挖掘“泽州二十八星宿”等地域文化赋能农产品品牌,构建“龙头引领+创新驱动+文化赋能”全产业链。

成效初显:产业兴旺,富民有方

丹河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技术转化、模式创新与产业培优,有效推动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园区已吸引80余家经营主体入驻,年综合产值突破18亿元。更重要的是,通过产业引领、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直接带动2万农户深度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元。

迈向标杆:泽州模式的启示

从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从以国企引领种业创新到以社会资本激活市场动能,从强化科技数字赋能到推动三产深度融合——泽州县丹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实践,勾勒出一条以产业园为载体、以全链整合为路径、以富民强村为目标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径。这不仅是泽州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核心支撑,更凭借系统性规划、创新性模式和显著成效,为全国同类地区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泽州样板”。如今,丹河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加速向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标杆的目标迈进。

(责编:陈建国、林晓庆)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