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城区:以工代赈,“赈”出实效
晋城城区:以工代赈,“赈”出实效
以工代赈是政府通过安排群众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获得劳动报酬的政策,旨在加强低收入群体就业和帮扶。
今年以来晋城市城区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通过建立项目清单、强化组织保障明确操作流程、狠抓责任落实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做强做大做实以工代赈“蓄水池”全力稳就业、促增收、惠民生在景德回迁安置楼项目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组的闫浩浩正在工地上开展喷淋作业。
今年4月份,正在找零工的闫浩浩被人社部门纳入重点就业群体数据库,经过一周的岗位技能专项培训后,被推荐到我区今年确定的以工代赈重点项目进行对接录用,对于这份工作,小伙子很是满意。居民闫浩浩说,在这上班主要比较稳定,每天都有活干,而且收入相对来说也比较高一点,每天都有两百多块钱,而且这是咱们政府的项目,我也比较放心一点。
为推动以工代赈政策落地见效,城区实施项目、人员、培训“三清单”管理办法。通过《以工代赈项目清单》,建立项目储备库;通过《以工代赈劳务人员管理清单》,建立务工需求数据库,分类标注劳动能力、技能特长等信息,实现用工需求与就业意愿精准对接;通过《以工代赈技能人员培训清单》,建立务工培训资料库,按照“通用技能+专业资质”分类设置培训课程,实现“培训即上岗、上岗即达标”。
城区景德回迁安置楼项目安全员张志忠说,对于人社部门推荐上来的工人,我们首先对他进行入职安全教育,教育完以后我们安排老师傅对他们进行岗前教育培训,如果他们符合工作要求的话,我们就会对这些晋城本地的工人优先进行录用,截至今年4月份,我们已经累计录用了十多名晋城本地的工人。
为着力破解“以工代赈”实施过程中群众参与度低、岗位适配性差等问题。城区制定了政策宣传、组织报名、按需设岗、因岗选人、双向选择的“五步到岗”工作流程,有力推动就业供需两端高效匹配。
在权益保障方面,城区构建镇(街道)、项目主管单位、人社、发改共同参与的“三查三验一统筹”薪酬发放监督机制,确保以工代赈政策红利直达群众。今年,全区共确定258个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事项)清单,预计全年吸纳本地务工人数2.1万人,发放劳务报酬5.9亿元,人均增收2.8万元。
区发改科技局党支部书记宋宁说,截至目前,全区推广以工代赈项目(事项)190个,(其中重点工程72个、中小型项目81个、产业带动事项37个),实施数量占年度计划的73.6%;吸纳务工人数16754人,占年度计划的78.8%,组织各类培训50余次,培训人员12317人。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