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菌棒”促增收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晋城频道>>县区联播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盛夏时节,走进陵川县夺火乡凤凰村水章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香菇种植大棚,工人们的身影在菌架间轻快穿梭,采菇的手如蝴蝶点水,拇指与食指捏住菇柄轻轻一旋,圆润的香菇便落进竹筐;转瞬间,空了的菌棒已被接上水管,清冽的山泉顺着细孔渗入,为下一轮生长蓄满力量。菌香、水声、欢笑声在棚内交织,谱就了一曲热烈的丰收乐章。

“头茬菇4月初就冒了尖儿,半月一茬,眼下第三茬正攒着劲儿长呢!”技术指导李长远踩着松软的菌棒碎屑,指尖拂过一簇饱满的香菇,语气里浸着丰收的喜悦。他掰着手指算起账:“今年行情好,鲜菇能卖5元钱1斤。一个菌棒一茬能产2斤菇,净赚10元。单我管的20栋棚,一茬就能采4000斤。这棚里长的哪是香菇,分明是‘金疙瘩’!”

凤凰村位于深山大沟里,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种植和上山采药为生,收入微薄且不稳定。而今,食用菌产业如同一颗闪耀的新星,正以蓬勃之势崛起。

从2013年在凤凰村扎根起,合作社像香菇菌棒般不断“生长”:20栋生产棚排列成银色的波浪,12栋养菌棚静候菌丝萌发,烤房飘着烘干菌菇的焦香,冷库锁住了新鲜的脆嫩——这条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正托着乡亲们的日子往上“冒”。去年合作社生产的50万棒菌棒,除自用20万棒外,还“哺育”了凤凰欢乐谷、寺南岭、窄相村等周边合作社,成了十里八乡的“菌棒粮仓”。

除了香菇,合作社的“菌菇家族”还添了木耳、平菇等新成员。这些带着太行山区阳光与山风的山珍,不仅戴齐了绿色食品认证、圳品评价证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勋章”,更顺着物流车驶进晋城、长治、河南等地的菜市场、商超,成了消费者舌尖上的“香饽饽”。

小小香菇,不仅填满了城里人的“菜篮子”,更鼓了乡亲们的“钱袋子”。“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让水章村30户90余名村民通过入股分红吃上“产业饭”,周边20余名脱贫群众也在棚里找到了“家门口的营生”。

65岁的秦改梅蹲在菌架前,布满茧子的手熟练地托住菇柄轻轻一旋,一朵圆滚滚的香菇便落进竹筐。“冬天做菌棒,夏天采菇,活儿不重,我这把老骨头一天还能挣百把块!”她抹了把额头的细汗,眼角的皱纹里漾着笑。

“今年香菇能收五六茬,咱们的‘水章香菇’有认证、有名号,不愁卖!”站在棚口,合作社负责人崔刘根望着满载香菇的货车驶出厂区,风里飘来若有若无的菌香,他指了指远处新建的菌棒车间说道,“等这儿投产,能给周边3个合作社供更多菌棒,让更多人端上‘菇饭碗’!”山风掠过棚顶,掀起一片银浪,正如凤凰村的“菌菇经济”正舒展着“伞盖”,向着更辽阔的天地生长。

(责编:陈建国、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