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吐翠映富路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晋城频道>>社会民生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春末夏初,泽州县下村镇漫山遍野的香椿树吐露嫩芽,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清香。近日,“‘椿’香长河 情满下村”——2025年下村镇第九届香椿文化系列活动举行,吸引了八方来客。这场以香椿为媒的盛会,不仅是一场味觉盛宴,更展现了下村镇依托小小香椿,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的生动实践。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村民们将刚采摘的鲜嫩香椿整齐包装,红油香椿色泽红亮,绿叶边缘泛着诱人的油光,引得游客争相购买。来自城区的游客李佳一边挑选香椿,一边笑着说:“早就听说瓮山香椿最出名,今天特意带着家人过来,把这份属于春天的新鲜美味带回家。”活动还设置了美食大赛、户外徒步、戏曲演出等丰富多彩的环节,全方位展示香椿文化的魅力。

说起下村镇的香椿产业,就不得不提有着深厚香椿种植传统的瓮山村。瓮山村土壤肥沃,气候湿润、孕育出的香椿芽色紫红、香气浓郁,堪称“舌尖上的春味”。据村里的老人回忆,一直以来瓮山村都有在房前屋后种植香椿树的习惯。“那时候,种香椿只是为了自家吃,没想到现在成了发家致富的‘金叶子’。”村民王中义感慨道。

近年来,下村镇党委、政府敏锐地捕捉到香椿产业的发展潜力,将其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鼓励瓮山村村民在田间地头、荒山野岭栽种香椿,并定时邀请农业专家为村民开展技术培训。在乡镇和村“两委”的引导支持下,村民们的种植热情高涨,原本荒芜的山坡上,一棵棵香椿树苗迎风挺立,逐渐形成了千亩香椿种植基地。

下村镇还大力发展庭院种植经济。走进瓮山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着香椿树,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村民王中义院子前后种了十几棵香椿树,每年春季,光是采摘自家院子的香椿,就能带来几千元的收入。“以前房子周围都是杂草,现在种上香椿树,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我还在山上也种了不少香椿树,每年卖香椿能增收2万元左右。”王中义说。

瓮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关志国介绍,瓮山的香椿一般在4月底上市,能采摘近1个月的时间,为了推广瓮山香椿品牌,下村镇自2017以来坚持每年举办香椿文化活动,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眼下,村里家家户户采摘香椿、打包装箱,忙得不亦乐乎,所产香椿冠上‘瓮山’品牌,远销全国各地。”关志国说,小小的香椿,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香椿种植每年促进全村增收180余万元,户均收入近万元,“小香椿”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2017年“五一”期间,下村镇党委政府趁着泽州县“古韵泽州·全域旅游”的东风,在瓮山村筹办了首届“瓮山香椿美食节”,通过“美食+美景+文化”的乡村旅游新模式,让瓮山香椿美誉响彻泽州。村民们纷纷借机开办起农家乐,乡村旅游得到初步发展。

2019年,瓮山村第三届“瓮山香椿美食节”以“村舍、春色、椿味”为载体,将瓮山村优美的自然风景和古朴的村庄面貌同香椿美味融入一体,短短7天吸引了市区及周边近5万人前来赏春色、尝椿味、寻村舍,为村民带来可观经济收入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同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瓮山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全体村民转型发展,打造千亩香椿产业基地。“椿满园”以香椿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管理为主体,以香椿美食、特色民宿、康养休闲、生态采摘等农林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为目标,发展“春赏椿、夏避暑、秋康养、冬怡情”的田园牧歌现代康养综合体,瓮山香椿产业向现代文旅康养迈进。借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的深入,瓮山村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余亩,为千亩香椿园建设奠定了发展基础。2020年3月,瓮山“万亩香椿基地千亩核心园”项目正式开工,村西洼、西岭等成片种植香椿1000余亩,昔日偏僻落后的瓮山村正踏步行进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大道上。

随着香椿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让香椿卖得出、卖得好,成为下村镇和瓮山村面临的新课题。“下一步,我们准备与各大超市、电商平台合作,拓宽香椿的销售渠道。”关志国说,待到销量稳定增长后,村里还准备和村民们一起开发香椿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香椿的附加值。从一棵香椿树到一个产业的整村式发展,下村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让特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原标题:香椿吐翠映富路
(责编:陈建国、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