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乡协:深耕“志愿服务+”模式 为古镇发展添新彩
大阳乡协:深耕“志愿服务+”模式 为古镇发展添新彩
在“九州针都”大阳古镇,有这样一个组织,叫泽州县大阳乡土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简称大阳乡协),自2016年成立以来,通过党建引领,发挥社会社团组织职能作用,充分利用“志愿服务+”模式,在乡土文化保护与发展上下功夫,在公益志愿服务上做文章,在关爱退役军人上出实招,倾情社工服务、守护一方乡土、服务景区建设、助推经济发展,为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建设美丽大阳贡献了乡协力量。大阳乡协义警服务队荣获2021年晋城市“公益创造营”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大阳乡协“义警”工作服务站荣获2022年晋城市“青疙瘩”公益伙伴计划暨2022年度公益项目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筑牢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大阳乡协将“党建引领”刻入发展基因,筑牢志愿服务阵地。协会党支部坚持“党建带会建,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三会一课”筑牢思想根基,以主题党日活动凝聚行动共识。协会主动对接旅游兴镇、基层治理等重大战略部署,将社会组织的柔性力量转化为服务大局的硬核支撑。协会内党员骨干带头组建“先锋服务队”、妇女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退休干部组建“乡贤志愿服务队”,同时联合技能培训中心、卫生院、司法所等多方力量,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形成以阵地资源为依托、党员争当服务表率,以志愿队伍为基础的志愿服务平台,让志愿服务的触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从成立至今,协会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400场次,协助化解基层矛盾60余起,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文物保护+志愿服务以志愿力量守护文脉永昌大阳作为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古镇,既拥有明清古建筑群,也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大阳乡协以“文物保护+志愿服务”为抓手,将乡土文化作为筑根立基的灵魂,组织志愿者穿梭于古镇的青砖黛瓦间,或细致排查古建隐患,或俯身清理文物周边环境,或为游客讲述砖瓦背后的历史故事。协会共收集到27方承载着古镇历史的古碑石刻,为研究当地民俗、商贸史等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某村旧房改造时,欲损毁大门两侧镶嵌的伟人诗词手迹浮雕,文物保护志愿者闻讯赶来,耐心讲解其历史价值,最终促成浮雕完整保存,让红色印记得以延续。泽州县政法委拍摄的《失窃的文物》专题片,生动记录了乡协王天明等志愿者为寻回晋城市重点保护单位——大阳关帝庙内丢失的石雕文物,连续半个月蹲点排查、走访群众,最终协助警方破案的故事,让“文物守护者”的形象走进更多人心里。九年来,在市县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各类文章约300余篇,先后编辑印刷《追梦路上1》《追梦路上2》以及大阳乡土文化研究系列丛书之《乡韵悠悠》,同时为村街申报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个人非遗申报撰写了相关资料。正是这股志愿力量,让大阳2600多年的文脉在代代守护中绵延不绝,让古镇的历史记忆在时光流转中愈发清晰,真正实现“以志愿力量护文脉永昌”。
文化旅游+志愿服务以“三义”品牌暖乡土人间在古镇旅游热的当下,大阳乡协将文化旅游与志愿服务相融合,创新打造了义警(治安联防)、义诊(医疗专家)和义演(文化志愿者)三张名片。2019年7月成立的大阳乡协“义警”工作服务站,是基层治理的 “好帮手”。凭借“熟人熟脸、知根知底”的优势,义警们身兼“治安信息员、治安管理员、治安宣传员、治安战斗员” 四职,在景区大型活动安保、电信诈骗宣传、矛盾纠纷调解中忙前忙后。他们用脚步丈量古镇的每一条街巷,让“群防群治”理念落地生根,有效节约了派出所警力,成为古镇平安的“守护神”。2020 年7月诞生的 “义诊” 服务站邀请大阳籍在外医疗专家和医护人员,利用节假日回到故里,在服务站坐诊;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负责人带领专家进村入户,风雨无阻。截至目前,已举办义诊28期,服务群众超10000人次,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自2016年7月起,乡协发起或协办的历届消夏晚会,是文化惠民的“大舞台”。会员们热情高涨,父子同台、夫妻联袂、姑嫂献艺,舞蹈、歌曲、小品、梆子等节目轮番上演,为全镇群众送上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让欢声笑语传遍古镇。
老兵驿站+志愿服务以赤忱真情续军魂荣光大阳乡协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结合自身退役军人多的鲜明特点,打造了“老兵驿站”,既为协会内的退役军人搭建了交流互动、互助关怀的平台,也能依托老兵群体的优势,进一步凝聚力量、发挥余热,让“老兵驿站”成为传承军人本色、服务乡邻的重要阵地。每年八一,大阳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会同乡协老兵驿站组织退伍军人“古镇行”,大家漫步明清老街,在古建筑间追忆军旅岁月,战友情谊在行走中愈发浓厚;协助筹办的八一建军节文艺晚会上,老兵们唱军歌、讲战史,与群众共庆佳节,让拥军爱军氛围深入人心。驿站还联动义诊资源,定期邀请名医为老兵检查身体,从血压测量到专科问诊,细致服务温暖人心。“这些检查比亲人还贴心”,一位老兵的话,道出了对乡协服务的认可。
回忆过往,大阳乡协用三千多个日夜的坚守,将志愿服务融入到协会日常运作的方方面面,从文化传承到矛盾调解,从民生帮扶到环境整治。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乡协会员的执着付出,是文化乡贤的智慧凝结,更是党建引领下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展望未来,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大阳乡协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传承为纽带,以志愿服务为根本,在新征程上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来源:晋城社会工作)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