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办代办暖民心 村委关怀送上门

肖庄村精准帮办代办服务的温情实践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晋城频道>>社会民生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闺女,快坐!快坐!”沁水县郑村镇肖庄村桃掌自然村的土炕上,78岁的于秋纪老人拉着帮办代办员王娇娇的手不肯放,眼角的皱纹里泛着泪光,“这大半年,你们天天给我俩送饭、办手续,比亲闺女还贴心!”老人的话,道尽了肖庄村便民服务点的初心——用“帮办代办”的小举措,串起“精准服务”的大温暖。今年以来,村委累计为村民帮办代办事项30余项、办理300余次,服务1000余人次,让“办事不出村”从承诺变成日常。

“暖心餐” 托起独居老人幸福晚年​

肖庄村针对村内高龄独居老人的特殊需求,深化“精准帮办代办”服务,开设24小时“爱心专线”,帮办员轮班接听,老人一个电话就能喊来帮办员上门为其领取养老金、剪指甲、剪头发;更联动乡镇“共济养老”政策,把助餐服务细化到“年龄档”:70-79岁老人,每餐只需2.6元就能在村食堂吃上热乎饭;80岁以上和行动不便的,由志愿者“一对一”送餐上门。

“以前凑合煮碗面,现在能吃上热乎饭菜,胃暖了,心也暖了!”80岁的张大爷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今年以来,肖庄村累计为40余名高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1200余次,解决“做饭难、吃饭难”问题。

“代办队”兜牢特殊群体民生底线​​

针对村里一些瘫痪在床、重度残疾的特殊群体,肖庄村特组建了一支以帮办代办人员为主、网格员为辅的“问需小分队”,每周定期入户走访,从申请特困供养到办残疾人证,从调医保到领补贴,联合乡镇工作人员一起上门,让村民切实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与温暖。

于秋纪夫妇就是小分队的“老熟人”。王娇娇第一次上门时发现于秋纪老人因患病长期卧床,子女又不在身边,生活多有不便。“大爷大妈,我是你们的帮办员,以后有什么事,打我电话就行!”她当场掏出一张“明白卡”,上面印着县乡村三级帮办员电话和可办事项清单。这张卡,成了老两口的“安心符”。养老保险认证、残疾人补贴申请、医保缴费……王娇娇件件记在心里,件件办得利索。如今,她不仅帮着跑腿,还每天中午送餐,成了老人口中的“亲闺女”。

​​“一卡两台账”守好惠企便民服务初心​​

自2023年起,肖庄村以“便民服务标准化”为目标,推行“一卡两台账”服务模式(即“明白卡”“需求台账”“服务台账”),推动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精准”转变。面向全村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个体户及企业,发放定制化“明白卡”,卡上印着帮办员姓名、电话、可办事项,实现“一卡在手、办事无忧”。建立“需求台账”,动态记录老人健康状况、残疾人士辅具需求、困难家庭救助诉求等“个性化需求”;同时,建立“服务台账”,对每件事项标注事项办理进度,通过“双台账”联动,实现服务可追踪、可评价,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这机制不仅暖了村民,还惠了村企。村里83家企业、128家个体工商户手里都有“明白卡”,清晰标注着营业执照登记、注销、工商年检审核等可代办项目。今年以来,村委已帮办企业执照登记、注销30多次、工商年检50多次,“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成了现实。

走在肖庄村的小路上,时常能看到帮代办员忙碌的身影:或是帮老人代缴水电费,或是为商户送办营业执照,或是骑着送餐车为行动不便老人送餐……这一张张穿梭的身影,一声声真诚的感谢,正是肖庄村用实干诠释为民初心的见证。下一步,肖庄村将继续深耕便民服务,用细致入微的帮办代办服务,将关怀送进每一户家庭、每一家商户。(张莎莎)

(责编:陈建国、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