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文化圈”让群众幸福加码

晋城市文化馆积极探索免费公益培训新模式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晋城频道>>文化旅游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根基,是展示城市内涵、激发城市活力的无形力量。近年来,晋城市文化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全民艺术普及为宗旨,坚持把群众的满意度、参与度作为服务创新的切入点,发挥在艺术普及方面的作用,积极探索免费公益培训新模式,推出春、秋两季免费开放公益培训课堂,灵活组织公益课程、创新设置课程内容、合理制定课程频次,为不同群体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机会,真正做到让文化服务“沉下去”,将百姓幸福感“提上来”。

“这种公益茶艺课堂开办得太好了,让我收获了很多茶艺知识,也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白天上班,晚上上课,我在这里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很久之前就想学习舞蹈了,自从跟着爵士舞班老师学习,我的舞蹈水平提高了,也算圆了自己的舞蹈梦”……在晋城市文化馆,各类公益培训课程精彩纷呈,无论是可以修身养性的国画课程,还是能纵情高歌的合唱班,亦或是余音袅袅的古琴课,以及能舒缓身心的理疗瑜伽等,吸引了一大批市民群众走进文化馆学习“充电”,感受文化艺术带来的魅力。

图为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上党梆子公益课上,讲师陈素琴在为学员教授基本唱腔技巧。尚紫娟 摄

“大家肩膀要放松,头微微抬起,跟随我的节奏慢慢呼吸……”3月8日下午,成人形体课迎来了春季班的首堂课程,专业形体老师从基础站姿、坐姿讲起,细致讲解每个动作要领,耐心纠正学员姿势。学员们认真投入,反复练习,从最初的羞涩与不熟练,逐渐变得自信大方,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气质。学员李香梅在课程结束后开心地说,通过一个多小时的练习,感觉来自生活中的压力减轻了,还收获了快乐和自信,仿佛青春一下子回来了。

今年,自免费公益培训开展以来,受到了市民群众特别是诸多上班族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许多课程炙手可热,甚至出现了“一座难求”的火爆场面。晋城市文化馆数字服务科负责人张丽芝告诉记者,今年春季班开设了21个门类的课程共计24个班级,招生计划一经发出,线上点击量达到了2.3万次,大部分课程在2分钟内就全部抢空。相较于2024年2万余人的入馆人次,预计今年仅春季班就会达到1.6万人次。

图为在晋城市文化馆,老师在为学员教授形体课。记者程才 摄

公益文艺系列培训的开展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忙碌的工作学习之余有了放松身心、追求艺术梦想的空间,还促进了学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学员因为共同的兴趣相聚一堂,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情的文艺学习社群。“我现在已经掌握了一些葫芦丝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葫芦丝学员王国强高兴地说,今年他又报名了葫芦丝提高班,跟着老师学习更多的演奏技巧。“这里的老师非常专业,讲解也非常详细,学习氛围特别好,我也结识了好多不同年龄段志同道合的朋友,平时我们还会相约在公园,一起学习讨论交流。”

公益课堂火爆的背后映射出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性和差异性特征,折射出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针对于此,文化馆也积极策划推出一系列与时俱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的课程。张丽芝介绍,本次春季班除瑜伽、茶艺、手工、舞蹈、合唱等原有火爆课程外,还新增了八段锦、营养搭配、古琴、成人形体4门课程,尤其充实了“星光夜校”课堂,为上班族、青年人提供了更多走进文化馆的机会,做到每天晚上都有课程。

“文化惠民应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能够为市民带来切实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晋城市文化馆馆长门珊珊表示,公共文化服务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琴瑟和鸣的“大合唱”。下一步,晋城市文化馆将立足居民与日俱增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品质,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艺术资源,让文化馆真正成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为城市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稳定注入强劲动力。(记者程才) 

原标题:晋城市文化馆积极探索免费公益培训新模式
(责编:陈建国、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