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加快推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交旅融合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 打造优质服务 提升发展效益
泽州县加快推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交旅融合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 打造优质服务 提升发展效益
为扎实做好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发展“后半篇文章”,泽州县近日出台高质量推进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的基础上,整合各方面资源要素,自2025年起,用3年时间全力实施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提质增效行动,加快推进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今后三年的工作目标。2025年,重点完善旅游公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珏山、大阳古镇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建设5G基站4个(第一批),打造一批省级及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所上升。2026年,重点打造优质便捷的文旅公共服务,旅游公路沿线驿站、营地、观景台、加油站、充电桩、通信网络信号等基本满足出行需求,旅游公路沿线业态更加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明显扩大,旅游服务水平显著提升。2027年,重点提升路产融合的综合发展效益,公路带动沿线产业发展潜能充分凸显,服务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明显提升。
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布设驿站、营地、观景台、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服务设施,增设旅游厕所5个,对具备条件的驿站、营地进行充电桩全覆盖,确保充电距离小于 50公里。建设5G基站4个(第一批),旅游公路沿线及高速公路通信网络信号有效覆盖。加强典型引路,将珏山驿站打造成特色乡村驿站,将沿线具备条件的村党群服务中心提升为游客服务站点,补充驿站与驿站之间的服务空当。完善交通枢纽节点“交通+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以交通枢纽为核心载体,通过功能集成、服务升级和文化赋能,构建“交通+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在高铁晋城东站、晋城客运东站等交通枢纽,完善游客换乘、票务代理、信息咨询、文化展示等基础功能,并进一步完善跨区域联程联运、定制公交专线等综合服务,形成辐射全域的旅游集散网络。推行“一站多点”模式,在景区、酒店等客流密集区增设停靠站点,提供行李寄存、安检辅助、车票代售等配套服务,提升旅游出行便捷度。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驿站等枢纽空间与文化深度融合,布设文创产品、特产展示等空间,将候车、休息场景转化为文化消费场景,实现“即达即游”的无缝衔接。深化客货邮融合发展,完善“城市、城际、城乡、镇村、旅游”五级公交运营体系,积极开发定制公交等特色公共交通服务模式,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公交出行需求。
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在原有精品线路的基础上,紧抓社会热点,突破县域界限,深度挖掘地域康养特色、太行风光、红色遗址、美食、文物等元素,开发适应社会热点的线路方案。整合灯展、民俗市集等活动,形成“日游+夜娱”全时旅游链。依托沿线特色,推出一批徒步、骑行、避暑等多元化精品线路,实现从单一景点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优化路域环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以“路景村业”融合为导向,通过分类整治、生态优化和设施升级,打造宜居宜游的乡村环境。
优化信息共享,提升智慧水平。强化信息系统建设,利用云锦太行画中游服务平台功能,建成集天气、线路、酒店、票务预订等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强化重要旅游公共信息发布。鼓励和支持沿线A级景区景点与文化机构开发打造数字演艺、数字展览与沉浸式场景,丰富游客旅游体验。推出一批“交通+数字”体验场景,强化智慧赋能。
扩充沿线消费业态,绘制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美食地图,加强泽州特色饮食品牌、名特优产品与旅游公路沿线驿站对接,提升沿线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品质。推动在旅游公路沿线重要景区景点、交通枢纽及流量较大的驿站、营地、加油站等节点,建设一批集游客服务、业态集聚、宣传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化综合服务中心,满足游客消费便利化需求,激发消费活力。
提升农村发展动能,在旅游公路沿线农村现有产业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发展。积极探索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模式,引导拥有合法住房的农户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以民宿、农业园区、农家乐、红色基地等业态盘活闲置农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支持沿线村庄因地制宜培育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农事体验、帐篷经济、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产业新业态。结合国家“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要求,推进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建设。(牛枫)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