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地名文化考察团探访历史名迹
串联鹿台山与阳陵千年渊源
晋城地名文化考察团探访历史名迹
串联鹿台山与阳陵千年渊源
7月19日,晋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组织了一场深入的历史文化考察活动。市政协、市民政局相关领导与30多名文化研究者同行,共同走访了沁水县张村乡鹿台山、阳城县芹池镇阳陵村以及町店战斗纪念园等承载着晋城厚重历史记忆的重要地点。
鹿台山:佛教圣地与地理坐标
活动首站鹿台山意义非凡,现场举行了“晋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鹿台山地名遗产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沁水县民政局、晋城市民政局向张村乡政府赠送了地名研究书籍,张村乡则回赠了地方文化典籍《鹿台山传说》,以文会友,共襄地名文化保护盛举。
鹿台山不仅被誉为“佛教藏经第一山”与“汉传佛教起始圣地”,其悠久历史更可追溯至古老典籍:
《山海经》将其载入“西山经”,描绘了山上白玉、山下银矿的富饶,以及奇特的异兽与预示兵事的“凫溪”鸟鸣。
《泽州府志》揭示了其佛教东传的关键地位:东汉天竺僧人在此洞藏佛经、修行,绘制藏经图带回洛阳白马寺。公元148年,白马寺住持安世高法师按图索骥来此取经翻译,鹿台山香岩寺(鹿台寺)由此成为佛教踏入中原的首站,千年香火绵延。
《竹书纪年》的记载则为我们理解鹿台山的地理位置及其与周边古聚落的关系提供了关键线索:“出鹿台山,山上有水,渊而不流,其水东经阳陵城南,即阳阿县之故城也。”这句话清晰地表明:鹿台山上有水流向东,流经了古代阳陵城的南边,而这个阳陵城,就是历史上阳阿县的故城所在地(即今天阳城县芹池镇的阳陵村)。这有力证明了鹿台山与阳陵(古阳阿县)之间密切的地理水文联系和历史渊源。
阳陵:古阳阿县的历史回响
考察团随后探访的阳陵村,正是古代阳阿县的所在地。结合《竹书纪年》“其水东经阳陵城南”的记载,这次探访仿佛循着古人记录的水流方向,从鹿台山走向了其滋养的下游古城,实地印证了这份跨越千年的地理连接,感受古阳阿县的历史脉动。
此次地名文化遗产考察,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打开了尘封的历史大门,让参与者得以触摸脚下土地的岁月积淀,聆听历史的真实回响。活动通过解读《竹书纪年》等典籍,清晰地串联起鹿台山与阳陵(古阳阿县)的地理与历史纽带。
鹿台山的传奇、阳陵(古阳阿)的底蕴、町店的烽火记忆……这些深嵌于晋城大地上的名字,是历史馈赠的珍宝。随着地名文化研究的深入与公众意识的提升,这些承载着集体记忆与文明密码的地名遗产,其故事必将被更清晰地讲述,跨越时空焕发恒久光辉,照亮城市的文化传承之路。(文/陈建国 图/冯俊儒 王文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