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东冶镇高石村:两亩小站撬动万元经济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晋城频道>>三农生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阳城县东冶镇高石村,原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济路煤管站内,一场“零新增用地”的改造工程正释放出惊人能量。占地仅2亩的土地上,12台320KW双枪直流快充充电桩、2个2000kVA箱式变压器拔地而起,配套智能管理系统与消防设施,这座“袖珍”充电站不仅解决了阳济路新能源长途车辆的充电难题,更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引擎”,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稳定收益,为“村村有产业”目标提供了生动实践。

闲置土地巧盘活,零新增用地破困局。近年来,随着煤炭产业结构调整,阳济路煤管站逐渐闲置,土地资源陷入沉睡。此次充电站建设项目因地制宜,直接利用煤管站原有场地,避免了新增用地审批的复杂流程与高额成本。通过对老旧设施的拆除重建,原本荒废的空间摇身一变成为新能源服务站点,不仅盘活了低效资产,更探索出一条“零新增用地、高产值产出”的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为土地资源紧张的村庄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小站点撬动大收益,精准定位拓财源。阳济路的顺利通车,极大地改善了区域交通状况,使得车辆往来更为便捷。新能源车凭借其环保、经济的特性,在这条交通要道上的保有量不断增加。阳济路煤管站改造而成的充电站,恰好顺应了这一趋势,为过往的新能源车辆提供了及时、便捷的充电服务,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充电站的运营收益来自两部分:一是充电服务费,按照当前市场价格与日均充电量估算,每年可产生可观的现金流;二是场地租赁与广告收入,站内空间可引入品牌充电桩合作、投放商业广告,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这5万元的集体收入,不仅能直接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还可作为启动资金孵化其他产业项目,形成“以站养村、以业兴业”的良性循环。

产业联动效应显,激活乡村新活力。充电站的建成不仅是经济账,更是一盘乡村振兴的全局棋。日均数十辆新能源车辆的往来,带动周边便利店、餐饮店客流激增,村民自发经营的农产品摊位、特色小吃店生意红火;充电站内保洁、基础安保等岗位工作时间灵活,技能要求适中,为村内留守妇女、中老年群体等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一个小站点,激活了“充电服务+消费服务+就业服务”的多元产业链,让乡村从“资源闲置”迈向“产业兴旺”。

高石阳济路充电站的成功,为“村村有产业”目标注入强心剂。2亩土地创造5万元集体收益的背后,是对资源的深度挖掘、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它证明乡村产业无需大拆大建,盘活旧厂房、老校舍、闲置宅基地等存量资源,结合新能源、电商、文旅等新兴业态,同样能实现集体增收。当越来越多村庄以“小切口”实现“大突破”,“一村一品、村村有业”的乡村振兴画卷必将徐徐展开。

(责编:陈建国、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