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清水润民心

——晋城市扎实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作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晋城频道>>三农生态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水是生命之源,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市把农村供水保障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以系统思维擘画蓝图,用硬核举措破解难题,让汩汩清泉浸润千家万户。

■ 解民之忧,疏通民生“堵点”

走进陵川县崇文镇赵漳水村,一块块菜地整齐排列,茴子白舒展浓绿,玉米秆挺拔向上,西红柿饱满紧实。村民李永刚正在院里洗菜,他兴奋地说:“现在用水太方便了,拧开水龙头就有,就算到了浇菜高峰,家里用水也不用愁。”

赵漳水村距离陵川县城4公里,这几年在村集体的带动下,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菜,250多亩的蔬菜基地已经聚业成势。可产业兴了,用水却成了难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姬浩说:“村里祖祖辈辈靠山泉水过日子,水好、量也足,可一到蔬菜移栽、浇水的高峰期,水管里的水就断断续续,特别小。这两年陵川又遇大旱,情况更严重,连老百姓的生活用水都受了影响。”

民有所忧,政有所应。2025年初,市水务局将赵漳水村的用水困境纳入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清单”,仅用不到20天,就为村子接通了磨河水库的水,并纳入规模化供水网络,村民们的用水难题迎刃而解。更让人高兴的是,有了双水源保障后,村里依托原有山泉水资源,正规划“矿泉水”项目,为村集体增收再添新路子。

据介绍,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已连续两年入选省定民生实事,被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今年以来,我市水务部门精准发力,聚焦亟需维修的工程、自然条件恶劣的偏远地区工程、面临季节性缺水风险的小泉小水及浅层地下水工程,以及易受干旱、洪涝、地质沉陷、冰冻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工程,对水泵、蓄水池、输配水管网、计量设施、元配件等进行修缮和更新,全年计划完成116处工程。目前已完成121处,受益人口达15.36万人。

■ 筑网为基,构建全域“水动脉”

如何让“放心水”在广袤乡野间长流不息?我市正以工程建设为笔,在太行大地上细细织就一张细密的农村供水保障网。

陵川县崇文镇小召村的烈日下,几名工人正为水泥地面细细浇水。“这底下藏着咱们新建的2000立方米调蓄水罐,眼下给地面降温后,就等着硬化、绿化收尾了,建成后可解周边5000余村民的用水之忧。”陵川县水务局副局长王勇跃向记者介绍道。

城北供水站的这座2000立方米调蓄池,是今年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的重要一笔,更是陵川县为民办实事清单上的关键一项。“这里原先有座380立方米的调蓄池,2000年建成时,负责平城镇以及崇文镇小召村、东坡村等4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的供水。”王勇跃说,25年来,供水范围未变,服务人口却从当初的2000人增至5000余人,同时新增一所中学和8家企业——供水压力不断增大,城北供水站不得不开启“定时供水”模式。“每周只供4天,每个村限时2到3小时。有些村民住进了单元楼,连冲水马桶都成了摆设!”

据介绍,这项总投资170余万元的调蓄池项目,预计7月底即可完工。届时,“限时供水”的历史将彻底翻篇,供应区内的居民以及学校、企业,都将迎来用水无忧的舒心日子。

近年来,我市水务部门始终以规划为引领,以张峰水库调水工程为龙头,以工程建设与管理为骨架,全力构建农村供水“3+1”建管模式,即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并实现县域统管、专业化管理的全域覆盖。这一模式如春风化雨,推动着农村供水事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一批总投资近80亿元的惠民工程相继落地:泽州县南部水网如银带蜿蜒,高平市张峰供水东部延伸工程似脉络舒展,阳城县张峰一干县城工程与东部片区一体化供水交相辉映,陵川县东双脑调水工程、沁水县东部三镇一区规模化供水各展其能……截至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9.3%,稳居全省前列,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59.63%,位居全省第一。

■ 提质增效,润泽群众美好生活

让每一滴水都安全、放心,是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的核心要义,更是民生福祉最朴素的注脚。

在高平市三甲净水厂的设备间,工作人员正精准添加净水药剂,水流随之穿过网格絮凝、斜管沉淀等层层关卡,最终汇入清水池,沿着管道奔向万千家庭。“用上水厂的水,熬出的小米汤都比以前香,茶壶里的水垢也没了!”三甲镇北庄村村民贾凉爽笑着说,眉眼间满是满足。

近年来,高平市以东部张峰供水乡镇净水厂项目为抓手,让优质地表水替代“自备水井”,为18.6万村民送来“放心水”。陈区、北诗、三甲等7座净水厂相继投用,覆盖8个乡镇233个村庄。“自备水井多是地下水直接取用,而张峰水本身水质更优,再经净化处理,安全更有保障。”高平市水务局农村水利水保股股长王康解释道。

不止于此,当地还成立张峰供水有限公司,推行专业化管理与微信缴费等便捷服务,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质的供水体验,“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从愿景变为现实。精细化管理悄悄改变着村民的习惯,贾凉爽坦言,以前洗菜能浪费一桶水,现在看着水表,精打细算多了。

从“喝上水”到“喝好水”,是我市农村供水保障工作不断升级的具体实践。如今,市县水质检测已实现全覆盖,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应配尽配”,规模化工程强化自检、小型工程加强巡检。各县成立的农村供水运营管理公司,以“专业化管理、企业化运营”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让清冽活水持续滋养乡村的烟火与希望。

这份流淌在乡间的“放心水”,犹如一台强劲的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汩汩清泉中,既涌动着民生的暖意,也激荡着发展的动能,更映照出我市以水润城、以水兴农的深远考量,为共赴新时代富裕之路铺就了坚实而清亮的底色。

原标题:汩汩清水润民心——晋城市扎实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作
(责编:陈建国、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