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调解+司法确认”为讨薪民工权益上“双保险”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晋城频道>>法治交通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调解员帮忙化解了矛盾,法院确认了调解结果,这下工资板上钉钉了。”看着阳城县人民法院的司法确认裁定书,原告张某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原来,张某从事房屋装修工作。近日,受李某雇佣为某农户房屋装修,完工后却迟迟未收到相应款项。与李某沟通未果,张某便前往阳城县白桑镇政府人民调解委员会咨询求助。

白桑镇政府人民调解委员会咨询求助受理案件后,迅速与李某取得联系,了解事情原委。调解员认真倾听张某诉求,及时安抚他的情绪,并第一时间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向李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充分了解拖欠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后,双方换位思考,最终就工资支付数额和时间达成一致,签订了书面调解协议。

“拿到书面调解协议,虽然心里不再焦虑,但还是不放心,毕竟之前的工资也是说好的,却没有付款到位。”张某坦言,调解员了解到他的顾虑后,与双方再次沟通,告知双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凭借司法权威保障协议履行,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最终,在调委会的引导下,张某与李某共同前往阳城县人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阳城县法院依法审查确认协议合法有效后,出具了司法确认裁定书,为书面调解协议罩上一层保护罩,彻底让张某吃下了“定心丸”。

这一纠纷的顺利化解,是阳城县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方式,探寻多部门联动、多元化解纠纷的实践缩影。

“从群众上门求助到调委会主动受理,从调解成功到司法确认兜底,这种模式不仅让矛盾纠纷在前端化解,减少了诉讼增量,减轻了群众诉累,还节约了司法资源,真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基层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得到了各方肯定。下一步,阳城县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拓展“基层调解+司法确认”模式,积极探索更多化解纠纷路径,全力扎牢矛调“前端防线”,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记者 裴囡囡)

(责编:陈建国、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