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变废为宝

山西恒通集团探索绿色转型新路径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晋城频道>>产业联盟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5年5月16日,由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主办、山西恒通投资发展集团承办的“工业创新暨煤矸石高值利用项目发展大会”在山西高平市召开。大会以“勇于作为 破局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及媒体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讨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创新实践与未来方向。

煤矸石:从“环境负担”到“资源富矿”

长期以来,煤矸石因热值低、硫含量高、成分复杂,难以有效利用,成为煤炭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传统处理方式以露天堆放、填埋为主,不仅占用土地,还易引发自燃、污染地下水及空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煤矸石曾是企业的‘负资产’,处理成本高,不处理又面临环保处罚,进退两难。”一位环保专家在大会上坦言。随着国家“双碳”目标推进,固废资源化利用政策持续加码,煤矸石处理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

技术破局:恒通集团的创新实践

面对行业难题,山西恒通集团联合中科院、太原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历时三年攻关,形成了一套涵盖“脱硫提纯—分级分质—多元利用”的煤矸石高值化技术体系,成功将煤矸石转化为建材、农业修复剂、环保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第一步:清洁处理,破解污染难题

煤矸石利用的首要障碍是硫、碳等有害成分。恒通集团通过化学脱硫工艺,将硫含量从5%降至0.3%,彻底消除自燃隐患;高温脱碳技术则提取残留煤渣作为燃料,实现资源回收;智能分选系统进一步按粒径和成分分类,为后续加工奠定基础。“处理后的煤矸石性质稳定,可直接用于生产。”恒通集团技术负责人介绍。

 

第二步:多元利用,拓展应用场景

清洁后的煤矸石被赋予“新生”:

建材领域:制成预拌砂浆、地聚物水泥等产品,强度较传统材料提升,成本降低15%;

农业领域:研发土壤修复剂,中和重金属污染,用于地修复耕地;

环保领域:开发低成本污水净化剂,处理效率较市场产品提升。

“煤矸石砂浆粘结性强,瓷砖空鼓率几乎为零。”一位装修公司负责人反馈。而农户老张则感叹:“修复剂让撂荒的地重新长出了庄稼。”

第三步:建个“神奇工厂”

恒通集团可真是大手笔,砸了8个亿,在高平建了个“神奇工厂”。这个工厂就像个“魔法加工厂”,进去的是煤矸石,出来的是砂浆、水泥、修复剂,连废渣都拿去填矿坑种树了,真正实现了“吃垃圾吐黄金”。

这个工厂一年能“吃掉”200万吨煤矸石,生产20多种产品,年产值20亿,利润4个亿。有个参观的同行直咂舌:“这哪是工厂,简直是印钞机!”

生态与经济双赢:从“黑色伤疤”到“绿色财富”

项目的落地为当地带来显著变化。高平市曾经的矸石山正逐步复绿为生态公园,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煤矸石的转化,是对绿水青山的承诺。”恒通集团董事长赵向荣表示。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集团已申请专利20余项.

 

未来展望:让“中国方案”惠及更多领域

“没有绝对的废物,只有未被唤醒的资源。”中国企业发展规划院院长王克在大会上总结。恒通集团的成功实践,为煤炭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下一步,集团将探索煤矸石在储能材料、路基填充等领域的应用,并推动技术标准国际化。

“以前挖煤,挖的是地下的黑;现在挖的是人间的光。”一位老矿工的感慨,道出了这场变革的意义。随着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的深化,煤矸石这一“黑色包袱”正逐步转化为“绿色金矿”,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能。(陈建国)

(责编:陈建国、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