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晋城频道>>产业联盟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日前,在兰花集团东峰煤矿380平方米的调度指挥中心内,巨大的LED显示屏上,井下采煤机的运行数据、瓦斯浓度监测曲线、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实时跳动。调度指挥员轻点鼠标,井下各环节生产情况和设备运转情况便清晰呈现。这不仅是东峰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缩影,更是我市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效的生动写照。如今,这样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已成为我市煤矿的常态。

2025年,我市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全力助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2027年,全市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这一总体目标,按照“全面铺开、分类实施、分段建设、预留空间”的建设原则,分级分类指导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稳定生产的前提下,全面推进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智能化改造。目前,全市84座生产煤矿已完成了智能化综采或掘进工作面改造工作,120万吨/年及以上和灾害严重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工作全部开工。年内新建智能化煤矿15座,目前已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34座,预计到年底全市智能化煤矿将建成45座,智能化煤矿产能占比达到60%,智能化煤矿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尽管智能化建设成效显著,但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常态化应用效果不理想、智能化人才短缺等难题。为破解常态化运维难题,市能源局组织煤炭企业成立了“两中心一队伍”,包括智能技术服务中心、智能化建设管控中心和智能化运维团队,保障智能化系统常态化运行。同时,出台《煤矿智能化常态化运行管理规定(试行)》,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从“建好”向“用好”转变,指导煤炭企业组建专职常态化运行管理科室,建立健全管理考核制度,加强智能化人员上岗培训,保障智能化常态化运维支出,全力提升煤矿智能化开采水平。针对人才短板问题,市能源局主动作为,联合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凤凰山培训基地,开展智能化人才专项培训,已举办13期,累计培训1000人次;组织开展了全市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及绿色开采技术交流活动,为煤炭企业提供技术交流平台;多家煤炭企业成立了“大师工作室”“技能培训室”,定期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智能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减人、增安、提效”,目前我市85%的生产煤矿完成采掘工作面系统智能化改造,建成智能化煤矿33座,累计减员900余人,井下变电所、中央水泵房等固定场所实现了“无人值守、有人巡检”,减轻了工人的作业时间和劳动强度,采掘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以高平科兴南阳煤矿为例,经过智能化矿山改造,采煤工作面单班作业时间缩短1小时,掘进工作面单班进尺增加1米,效率提升了25%。今年上半年,全市智能化煤矿原煤产量完成4262万吨,占全市产量的58%以上,供给水平持续提升。

当前我市正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煤炭行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转型升级,力争到2027年,全市所有具备条件的生产煤矿全部实现智能化,通过持续创新“5G+AI”、机器人巡检等新技术应用,打造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晋城样板”,为能源革命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责编:陈建国、林晓庆)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