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上党八音会

山西新闻网>>地市频道>>晋城频道>>晋城名片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上党八音会

项目类别:传统音乐

项目级别:第一批国家级

项目分布区域:晋城市及周边

代表性传承人:黄一宝 陈小宁 樊祥富 肖 河 李虎替

保护单位:晋城市群众艺术馆


上党八音会萌生于秦汉,脱胎于唐宋乐舞和宋金元戏曲。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的壁画"露台"表演图、高平西李门二仙庙宋代石刻"队戏图"以及宋金时上党地区为数不少的舞楼(乐楼),足以说明当年演奏乐曲的盛况,这为八音会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明清时期是八音会的形成时期,这时民间已传有各种曲谱,乐户也更加活跃。民国年间,仅晋城就有170户乐户。

"八音"是我国古代对民族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会"在这里指的是一种形式、一个平台,将各种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演奏音乐,就叫作"八音会"。上党八音会演奏时亦吹亦打,高亢激越,它的吹可以"文吹"也可以"武吹"。"文吹"是普通的吹奏,"武吹"不仅吹得好,还要外亮功夫。如口咬铡刀,刀上放花瓶或盛满水的碗,用鼻孔吹奏两支唢呐等。八音会主要在庙会、节日庆典、婚丧嫁娶时演出。晋城的上党八音会曾经在中南海演出过,还荣获"群星奖"。2000年以后,全市不仅村村有八音会,而且还发展了一大批女子八音会乐队,从而形成太行山上民间乐坛的一大盛事。

近年来,上党八音会作为晋城对外交流的名片之一,参与了香港回归庆典、奥运会、台湾两岸音乐文化交流、南非对外文化交流等重大活动的演出,向世界展现了上党地区的风情。 (来源:晋城市非遗保护中心)

(责编:陈建国、郝亚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