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绣出的『面子』
【非遗】绣出的『面子』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高平绣活
项目类别:传统美术
项目级别:第二批国家级项目
分布区域:高平市
代表性传承人:赵翠林程红梅李慧珍田永庄赵晋玲赵秀梅姬秀琴马双凤
保护单位:高平市文化馆
绣出的『面子』
旧时的高平农村衡量女子的巧与拙,完全根据女子绣花、缝衣、做鞋时手工针脚的好坏来进行评定。俗话说:“孩子的衣,妈妈的脸。”孩子身上的围嘴、兜肚、老虎帽、虎头鞋,不仅饱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祝愿、期望和爱,还包括对女子心灵手巧的肯定。
高平刺绣历史悠久,根据留存的资料来看,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高平绣活,俗称针花、扎花,可分为丝线绣和布贴绣两大类。高平绣活在风格上既具有中国四大名绣委婉、细腻、含蓄、构思精巧的南国风韵,又兼具粗犷、豪放、夸张、刚柔并济的北方特色。
高平绣活色彩对比强烈,一般采用黑、蓝、红、紫或淡蓝为主色,用鱼肚白做衬色,用艳丽明快的彩线绣制,明朗而不耀眼,强烈而不刺目。为了把这个项目传承发展下去,当地政府选择寺庄镇为试点,多次组织农村妇女到丝纺公司学习刺绣手艺,在传承的同时,也帮她们多了一条发家致富的渠道。
为了传承和弘扬高平绣活,国家级传承人赵翠林计划用3年时间把高平开化寺壁画——中国现存唯一的大型北宋寺观壁画,用刺绣的形式表现出来,2018年9月举行了开绣仪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